1 . 常以舌柱上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2 . 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3 .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明·高濂《尊生八笺》
5 . 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6 .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7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8 .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清·朱锡绶《幽梦续影》
9 .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0 . 人能执天道生***之理,法四时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11 . 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12 .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明·袁坤仪《摄生三要》
13 .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明·王文禄《医先》
14 . 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唐·张湛《养生要集》
15 .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16 .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晋·葛洪《抱朴子》
17 . 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18 .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19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0 .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