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2 . 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3 . 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
4 . 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5 . 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6 . 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7 . 如果你的心灵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8 .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9 . 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
10 .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11 .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12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 . 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14 .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5 . 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对外界的报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16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 .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9 . 现代的婚姻是情感的产物,更是竞争的结晶。
20 . 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也就是对自己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要对社会有用,要为社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