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两季是胰腺炎的高发期,人们往往禁不住美食的诱惑,暴饮暴食更有可能导致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这种病严重的话可能致命吗?急性胰腺炎是怎么发生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生活习惯与胰腺炎有关呢?如何预防急性胰腺炎发生?
首先让我们先从胰腺的解剖部位和功能开始吧!
胰腺在哪儿?
·胰腺横着藏在胃的后面,我们看看图就清楚了
胰腺是干什么的呢?
·胰腺为人体第二大腺体(第一腺体肝脏),是消化作用最强的器官,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功能。胰腺的外分泌为胰液,参与糖、蛋白、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胰液只消化我们进食的食物,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胰液分泌过度旺盛和/或胰管内压力过高,导致胰腺细胞损伤,激活胰液中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的自身消化,这相当于胰腺“自我消化”或“自杀”,使胰腺发生水肿、渗出、充血、出血、坏死等,产生急性胰腺炎的各种临床表现。胰腺的内分泌主要为胰岛素,是人体糖代谢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就有可能患糖尿病(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可产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尿病)。
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原因众多,主要原因:胆石症、暴饮暴食、大量饮酒、高脂血症等等。急性胰腺炎常见高危人群包括:胆石症患者、高脂血症患者、酗酒者、经常有应酬而暴饮暴食者。
近年,我国胰腺炎发病率有所升高,其中,由于胆结石导致的胰腺炎占发病人群的60%以上。胆石性胰腺炎主要因为胆汁反流或是胰液“出路”不畅而发生急性胰腺炎。最近研究发现,结石嵌顿“共同通路”或结石通过胆管移动至十二指肠过程中(产生损伤)致胰管开口水肿均可引起胰管内压力增高,破坏胰腺细胞,激活胰酶而引发胰腺炎。
腹部B超、CT或磁共振扫描可见到胆囊或胆管内结石,当然没有发现结石也不能除外胆石性胰腺炎(例如结石已进入肠道)。部分胰腺炎患者是因微小结石(<3mm)引起,而微小结石很难在常规检查中发现。虽然检查未见结石,但有胆石症病史和/或血转氨酶升高(>正常值上限3倍)或血胆红质升高都提示胆石性胰腺炎。
除了胆结石,暴饮暴食也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发病因素。暴饮暴食(高蛋白或高脂肪)促使胰液大量分泌,胰管内压力升高;同时,由于胰腺负荷加重或胰腺过度疲劳导致胰腺细胞损伤,激活胰酶,产生自我消化,发生急性胰腺炎。
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暴饮暴食的因素减少,但高蛋白/高脂餐而引发胆石性胰腺炎和高脂血性胰腺炎有明显增加。另外,丰盛的饮食的同时酒精摄入增加引发酒精性胰腺炎增多。因此,急性胰腺炎与饮食有密切关系。
节假日同事聚餐、家庭或同学朋友聚会、社会应酬等等都难免饮酒。大量饮酒,特别是白酒不仅伤肝,对胰腺损害尤为严重。一方面,酒精直接刺激胰液分泌、损伤胰腺;另一方面,酒精进入十二指肠会引起胰管开口部位组织水肿和痉挛(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奥狄氏括约肌痉挛),于是胰管内压力升高,没有“出路”的胰液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化”(类似胆石性胰腺炎),导致急性胰腺炎。
多数病人常常是在大量饮酒后1至2小时突然起病。长期酗酒直接损害胰腺,引发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胰腺纤维化),表现为慢性腹痛、消化不良、血糖异常等。一次大量饮酒(特别是同时进食大量富含蛋白质/脂肪食物的叠加作用),在慢性胰腺炎基础上可急性发作,表现为急性胰腺炎。
近年发现,高甘油三酯血症也可引起胰腺炎。如果经常吃零食且零食中含有高脂肪高蛋白,则会不断刺激胰腺分泌,增大胰腺负担,损伤胰腺细胞;若同时生活不规律,伴劳累或情绪不稳定等等因素叠加导致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就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因此应特别要注意生活起居要规律,要劳逸结合,特别强调饮食规律,尽量少吃零食。
急性胰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与季节确有某种相关性,或者说在某一时间段内集中得病的患者较多。好发季节一般为秋冬或冬春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无常,机体免疫力下降或生物调节紊乱,容易生病(如感冒、胃病等),当然也包括急性胰腺炎;这一时间段有两个长假,节日期间举家团圆或亲朋好友聚会,进油腻食物或饮酒机会较多,若不注意量的控制,可引发急性胰腺炎。
每年10月,我们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始增多,而春节前后是我们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最多的时间段,平均每隔2-3天,收治1个病人。记得有一年春节,放假7天,我们收了5个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三个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房里一片忙碌。
国外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统计:每年20-80例/10万人口,20年增长1-2倍。国内没有相关数据,但多家医院报道,20年来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明显增加趋势。我院每年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近百例,比20年前增长30%。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增长原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类食品增加;酒精消费量增加;胆石性疾病发病率增加。
成年人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我们统计的资料显示,急性胰腺炎以30-70岁年龄段居多(占约80%)。论发病原因,大致以45岁为界,45岁以下因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和高脂血症居多;45岁以上因胆石性胰腺炎居多。性别方面:男多于女,比例为1.2-1.5:1。
症状表现 | 发生概率 |
腹痛 | 95% |
恶心/呕吐 | 80% |
腹胀 | 75% |
腹痛放射至腰背部 | 50% |
黄疸 | 20% |
呕血 (呕吐剧烈致黏膜撕裂) | 5% |
黑便 | 4% |
腹痛特点:急性发作的上腹剧烈疼痛,呈持续、进行性加重,刀割样剧痛或胀痛——辗转不安,呕吐后疼痛不缓解,坐位前倾或侧卧位屈膝蜷缩可稍缓解。疼痛范围:上腹偏左,束带状,向后背或腰部放射性痛。常见腹痛部位如下图:
病人对疼痛敏感性不同,程度也不同。比如老年人疼痛敏感度低,疼痛程度差,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胀等表现,有时误以为是胃病或消化不良,没有重视,对这些病人更应予以注意。有些病人腹痛伴有恶心呕吐,误以为急性胃肠炎,自己吃一些药物挺着,延误诊断治疗。还有些病人上腹痛伴黄疸误以为得了肝病,胆病,但有些胆源性胰腺炎可以出现黄疸。总之,出现上述症状或表现应及时就医,不要自己忍着、自行服药,以免延误治疗、加重病情甚至失去抢救时机。
一旦出现腹痛,特别是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腹痛都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治,对自身造成损害。而一旦诊断急性胰腺炎,无论轻重都应立即住院治疗。
原因:急性胰腺炎初期几天(3-5天)要禁食,需要输液治疗和胃肠减压;需要对胰腺炎的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比如对胆石性胰腺炎患者可能需要采取胆道引流和取石等治疗措施(内镜、穿刺、手术);急性胰腺炎病情可能会有变化,住院治疗能随时观察病情变化,须采取及时处理措施;一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需要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加强治疗和监护。
如果是轻型急性胰腺炎,经过禁食、输液治疗,病情恢复较快的话,大约5-7天即可恢复进食,7-10天出院。因为轻型急性胰腺炎无需特殊治疗,经过禁食、输液或胃肠减压等治疗,5-7天能自愈(症状明显缓解和消失)。
若为胆石性胰腺炎,则应在本次住院期间解决胆石问题,防止复发(反复发作的胰腺炎影响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相应住院时间就要延长。
若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则需要在ICU治疗,病程往往较长,大多数为1个月以上,相应的医疗花费也较为昂贵。多采取器官功能监测及支持治疗,比如尽快纠正休克(循环支持)、机械通气或呼吸机治疗(呼吸功能支持)、血液净化或透析治疗(肾脏支持或肝功能支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代谢支持或胃肠功能支持)等等。除了支持治疗,还应对原发病进行处理,比如胆石梗阻需要通过内镜或手术取石引流胆道,防止胰腺炎症进一步加重。高脂血性胰腺炎患者要快速降低血脂,减轻高血脂对胰腺造成的损害。
另外需要强调一点,不是腹痛越重、恶心呕吐越剧烈、相关检验指标越高病情就越重。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90%或者说绝大部分为轻型胰腺炎,病死率<1%。而重症急性胰腺炎仅占10%左右。
急性胰腺炎患者出院后需要注意什么?
针对急性胰腺炎本身而言,出院后一般不需要继续服药或特别护理。有些情况,比如高脂血性胰腺炎患者需要口服降脂药维持血脂在正常范围,防止胰腺炎复发。有些胰腺炎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含有胰酶药物来帮助消化食物,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血糖升高而需长期注射胰岛素。
一般情况下,急性胰腺炎患者刚恢复,至少在出院一周内(胰腺炎症彻底吸收、组织完全修复需病后的2周甚至2周以上)需要少食多餐,进食较为清淡易消化食物,不食油腻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不饮酒,这样可以减少对胰腺刺激。生活饮食规律、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尽快恢复机体免疫防御和组织修复能力。
如何预防急性胰腺炎复发?
要防止胰腺炎复发,需要从病因着手。比如胆石性胰腺炎患者,若胰腺炎为轻型,则不要出院,在本次住院期间采取手术或内镜方法解决结石问题;若胰腺炎为重症,本次住院不能手术解决结石问题,则在出院后,待条件成熟时(一般4-8周)要及时住院解决结石问题。但有些患者“好了伤疤忘了疼”,没按医生嘱托住院,结果某种原因又引发胆石性胰腺炎住院,住院期间又无条件手术,出院后又没按时住院手术……这样,反反复复,一方面增加病人痛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反复胰腺炎症对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产生损伤,影响生活质量(消化不良、糖尿病等)。所以胆石性胰腺炎患者应尽早解决结石问题,防止胰腺炎复发。
高脂性胰腺炎患者应规律服用降脂药物、定期复查和控制血脂水平,这是防止胰腺炎复发的关键。有些高脂性胰腺炎患者出院后没有按时服用降脂药物,也不定期复查。结果,血脂控制不满意且反复发作高脂性胰腺炎,对胰腺功能和心脑血管都会造成损害,影响生活质量。
对于酒精性胰腺炎和暴饮暴食引发胰腺炎患者而言,戒酒和控制饮食量,避免过食、饱餐,减少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是保护胰腺和防止胰腺炎复发的关键。要“管住”嘴,否则得不偿失。
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是宣武医院普外科传统特色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并对此疾病进行多年的研究与探索,不断创新诊疗技术、提高急性胰腺炎救治水平。我们希望能为更多受此疾病困扰的患者提供专业帮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