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谁的化身(诸葛亮竟是他的化身)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1-03 10:44:01

金圣叹曾经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其实金圣叹说这句话,是受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因为《水浒传》中充满着江湖义气,一言不合就开始拔刀相助,如果是古时候的少年读了之后会觉得这是行侠仗义,容易造成价值观偏激;而《三国演义》算是一本军事智谋类的小说,里面充满了权谋、政治,老年人本来阅历就很丰富了,如果再学了里面的权谋啊人情世故,很容易就变成"老狐狸"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虽然是历史演义小说,但是以《三国志》为基础,融合了民间流传的三国话本、戏剧的桥段,最终经过罗贯中的艺术加工而形成的。但是鲜有人知道,其实这部小说寄托了罗贯中的政治理想,而《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这个人物更像是罗贯中的化身。

1. 罗贯中其人

对于罗贯中,其实《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在史学界关于罗贯中的生辰根据一些元末明初文人的笔记记载做了一些推理,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根据明朝贾仲名《录鬼簿续编》中记载罗贯中是太原人,自号湖海散人,会创作乐府隐语,贾仲名与罗贯中是忘年交,他在至正甲辰年(公元1364年)曾经与罗贯中有过一次见面,之后分别六十年未曾见过面。而他的这本书大致在明朝永乐二十年也就是1422年所作。

从这里可以推测出,罗贯中应该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大动乱年代。明朝王圻《稗史汇编》中提到过,罗贯中曾经是元末明初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幕僚。其实这也可以和《三国演义》中那些令人荡气回肠的军事战斗的场面描写相印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军事斗争经验,所以罗贯中才能将战争场面描写的引人入胜。

可以说罗贯中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落魄文人,而是有着政治抱负,具有一定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经验的人,而且他的创作也是多方面的,流传至今的除了《三国演义》还有戏曲作品《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证孝子连环谏》和《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

2. 《三国演义》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罗贯中所能依据的素材在正史上当然是以陈寿的《三国志》为基础,在辅以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民间传说、话本和戏曲。对于三国人物的故事和奇闻异事,其实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南朝裴松之为陈寿的《三国志》做注解时就糅合了许多相关的故事。到了隋唐时,又出现了三国故事的傀儡戏,还有说书人将三国故事当成素材进行演绎,极其生动。李商隐曾提到过"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以看出在晚唐时期,三国故事就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笑谈,广为流传。

而到了宋、金、元三个朝代,三国故事被大量改编为戏剧,进行演出。《宋史·范纯礼传》就记载了当时三国戏的演出情形。而到了元代,元杂剧中已经出现了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白城托孤等都已经在元杂剧中演绎过。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传说、民间艺人的创作和各种戏剧,以及《三国志》裴松之的注解作为素材,再加上罗贯中的军事斗争经验,他经过了充分的艺术加工,最后写成了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的版本是明朝嘉靖本,分为24卷,共计240节。直至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又对全书做了一次加工调整,添加评语,形成了现在最通行的版本,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国演义》。

3. 《三国演义》为何会成为罗贯中的政治理想寄托?诸葛亮那么完美会是他的化身嘛?

罗贯中身处元末明初的朝代变革的动乱年代,对于老百姓的生活处境之艰难,他有切身体会,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元末社会分裂动荡年代下的凄惨状况,作为一个颇有政治抱负的人来说,罗贯中投身张士诚做幕僚也就可以理解,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人民走出这样的困苦境界,可惜张士诚不争气,并不是一个贤良的君主,罗贯中心灰意冷之下,自然离去。

所以罗贯中只能将现实中的体会投射到艺术创作中,在书中既有对董卓等视人命如草芥的大量揭露性描写和刻画,同时又将自己的政治抱负投射到书中,希望政治清明,仁君、贤相,英才共同将天下治理。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忠"的化身,刘关张三兄弟是"义"的化身,那么诸葛孔明就是近乎妖的"智"的化身,诸葛亮用自己的智谋才能匡扶仁君刘备,对大汉存忠存义,即使刘备说彼可取而代之(刘禅),诸葛依然兢兢业业的辅佐刘禅,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罗贯中是一个有志图王的人,他期待仁君、贤臣、良相,期待仁政治天下者的理想政治环境,所以他在书中将诸葛孔明塑造的如此完美,其实未尝不是将自己代入了诸葛亮这个角色,所以我说诸葛亮是罗贯中的化身。

这就是我对《三国演义》的一些个人思考。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