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都是革命性的,不管时隔多年,它的命运何去何从,都值得纪念和尊敬。当我们今天只记得QQ时候,请别忘了它还有位“祖先”叫“ICQ”。
1996年,平时喜欢上网的三位以色列年轻人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利用3个月的时间开发出一款可以使人与人在互联网直接交流的即时通讯软件。他们取了英语里“I SEEK YOU(我找你)”的谐音——ICQ,作为这款软件的名称。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
尽管第一版软件仅仅支持用户点对点的文字交流,但是丝毫不妨碍用户下载的热情,三个年轻人决定成立Mirabilis公司。
公司成立后,三个合伙人仿佛是商业天才,他们对外宣布ICQ完全免费,他们认为只要越来越多的人下载,就不会有竞争对手的出现,而且就会迎来全面盈利。这应该是最早的互联网免费的商业模式之一。
可是年轻的他们却没有意料到,随着用户的增长,公司的服务器成本也在增加。公司的所有钱也几乎全部投了进去,已经没有钱投入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拿着软件四处奔波,寻求可能的投资者,但是按照他们那种超前的商业理念在当时并不能得到认同。他们所接触的第一位企业家就对此嗤之以鼻:“这简直是荒谬,你们根本就是一群不知道什么叫做生意的孩子。”
在拜访数位投资人无果,创业三兄弟决定要放弃ICQ时,西 · 瓦尔迪教授出现了,他是一名工程师和企业家,早年通过在学校里研究项目的成果而获得很多财富。他还是这创业三兄弟的其中一人的父亲。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创业的项目很有发展潜力,他决定投资几十万美金,ICQ就这样被保住了。
有了钱的ICQ开始进行了多个版本升级,支持在Internet上聊天、发送消息、传递文件等功能。6个月后,ICQ宣布成为当时世界上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在第7个月的时候,ICQ的正式用户达到100万。
当 ICQ 变得越来越流行的时候,瓦尔迪开始寻求可以收购ICQ的公司,他把目光瞄向了微软和美国在线两个大公司,他不断向外传播公司利好消息,来吸引他们的兴趣。这时有人出价几百万美金,瓦尔迪摇摇头拒绝了,然后有人出价到1000万美金,瓦尔迪还是觉得并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
1998年,ICQ每月以100万级用户爆发式增长,软件版本不断推陈出新,他们在软件中添加了发送离线消息、文件传输、聊天历史、用户搜索、电子邮件发送、联系人列表分组等这些天才般的创意。这一年远在中国深圳的马化腾看到这个无比天才的软件决定模仿做出一个,过于他的故事,我们后面再详细讲。
这一年,瓦尔迪被邀请去美国在线(AOL)总部参加收购会议,会议结束后他在停车场打电话给他的几个联合创始人,告诉他们他没有接受 2.25 亿美元的报价,电话那边几个创始人对瓦尔迪的决定难以置信,他们告诉瓦尔迪让他打电话给 AOL,他们接受这个报价,2.25亿美元,对于创业不到2年的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瓦尔迪对这个报价还是没达到预期,他试图说服他的创始人们,为了一个更好的价格等待更长的时间是值得的。但是创始人们态度坚决,他只好挂断电话后试图联系 AOL 的联系人,打算告诉他们他接受这个报价。但是 AOL 的联系人没有接到电话,他似乎不在办公室里,终于,瓦尔迪恢复了理智,本能告诉他还可以继续等待一个更好的价格。
最终,4 个月过去了,美国在线 AOL 以 4.07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ICQ,而那个未接来电价值 1.82 亿美元,ICQ 他们的投资人获得了超过 100 倍的收益,而剩下的三位联合创始人则各自赚到了超过 7000 万美元。
美国在线也不负众望,他们每个版本似乎都在变得更好,他们成功地将 ICQ 的体量增长了 10 倍,到 2001 年,ICQ 的用户总数达到了 1 亿。就在 AOL 不停地更新 ICQ 版本,并且加入广告栏之后,一切的美好仿佛结束了。ICQ 变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庞大,事实上,可能是 90%的功能都是不必要的,它不再像是一个通讯软件,而更像一个操作系统了,无关紧要的功能充斥着 ICQ。由于当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社交工具,ICQ的臃肿的身躯不可避免地遭到市场的态度。
ICQ 的故事好像就是我们所幻想的一夜暴富的故事,18 个月,4 亿美金!而且就在 1 年多以后就是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他们赶在破碎前成功套现离场,而接盘的 AOL 最后留下一地鸡毛。
无论如何,ICQ也是一家与微软,网景等一样伟大的公司,它开启了即时通讯的先河,真正使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点对点地交流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