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一身正气、誓死抗元的状元宰相文天祥)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1-15 13:59:55

他代表着民族正气,代表着宁死不屈,代表着抗争到底。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大势已去的情形下做着悲壮而绝望的努力。他高唱着正气歌离开人世,走完其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一生。他就是南宋状元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府庐陵县(今江西吉安)人氏 。据史料记载,文天祥自幼聪颖,博闻强记,异于常儿。他的科举之路称得上一帆风顺:21岁参加殿试时,作“御试策”,提出改革方案,显露出超拔流俗的政治抱负。主考官阅卷时被其绝世才华与孤忠之心所倾倒, 不吝赞美之词地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 ,宋理宗赵昀从601名进士中钦点天祥为状元。

可惜的是,当时南宋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末世,大厦将倾,已经无法挽回了。横扫欧亚的强大蒙古军虎视眈眈,南宋离彻底灭亡已为期不远了。但就在这国之将亡的危难时刻,新晋状元文天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满腔热血、一身正气投身于保卫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最终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之歌,名标青史,鼓舞着千千万万有血性的好男儿。

公元1259年, 蒙哥大汗遣蒙古军两路伐宋,他自己亲率西路军捣入四川,一举攻克成都。忽必烈率东路军强渡长江天险,与从云南北上潭州(今湖南长沙)的另一支蒙军兀良合台部会合后围攻鄂州(今武昌)。蒙军大举袭来,南宋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建议迁都宁波(古称四明 )以避蒙军锋芒,以便兵凶战危时理宗赵昀可随时逃往海上。一部分大臣畏惧蒙古军,纷纷附和董宋臣的迁都主张。文天祥坚决反对迁都。他大胆上书直言不讳道:

“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保)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宋史·文天祥传》”。

文天祥像

后因蒙哥汗在合州钓鱼城(今重庆市合川区嘉陵江南岸5公里处)下被流矢击中,伤重而亡,其弟忽必烈急于北归争位,这才允许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岌岌可危的南宋得以暂且偷安。贾似道欺上瞒下,本已危若累卵的国事益发混乱。文天祥的奏疏呈上去后无人理睬,被束之高阁,才调绝伦的他只被授予一闲散官职,郁郁不得志。

在此后的十余年间,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侍郎等闲差,最长干了半年,最短仅1月有余。后来因妄议贾似道擅权误国而被革职。近奸佞而弃贤人,确实是末世之兆。

忽必烈北归大漠后击败阿里不哥夺得大汗之位,改(大蒙古)国号为大元,稳定秩序后,于公元1274年亲率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扑南宋国都(行在)临安(今杭州)。元军再次大举袭来,南宋小朝廷震恐不已,政权一片混乱,宋理宗的继任者宋度宗赵禥在惶恐中死去,由年仅4岁的赵隰即位,是为宋恭帝。皇帝年幼,由谢太后临朝称制,下诏要各地起兵“勤王”。

彼时,各地官兵或为自保、或畏敌如虎,大都按兵不动 。第二年(1275),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毅然投笔从戎,变卖家产招兵买马, 他和其部属陈继周、方兴在几个月内即组织了3万义军(团练、乡勇之类的地方部队),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宋史》” 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铁血抗元的军旅生涯。

他率义军赶往吉州(吉安),被朝廷任为兵部侍郎,命其驻屯隆兴(今南昌)待命,他急于率军赴临安(杭州)勤王,彼时贾似道虽已兵败伏诛,但继任的丞相陈宜中亦是百般阻挠 ,好不容易才得以入援临安。

不久,被任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率义军驰援遭元军围攻的常州。在常州,义军与元军激战,淮西军将领张全却率官军隔岸观火,拒不增援,随即又临阵逃脱,义军孤军奋战,有500将士阵亡。

1275年冬,文天祥奉命率部增援素有临安门户之称的独松关(杭州以西),离开平江(江苏吴县)3天后,留守平江的守将竟然献城降元。还未抵达目的地,独松关已被元军攻破。文天祥只得率军驰返临安(今杭州),准备决死一战,到后只见满朝文武逃散一空,临安已成一座空城。

1276年初,执政的谢太后见大势已去,遂决定投降蒙元。元军大将伯颜指定必须由丞相出城议和,丞相陈宜中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竟连夜出城遁逃。文天祥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毅然出城到蒙古军营议和。

谈判中,伯颜安排军士拔刀恐吓,文天祥面无惧色,痛斥伯颜不守信用,慷慨表示要奋战到底,伯颜大怒,将天祥扣留。伯颜欲将天祥押往大都(今北京)去见忽必烈。乘船北上途中,文天祥绝食抗议,一连几日不进饮食,船至镇江,文天祥乘元军疏忽看守不严密,跳船逃逸,得以虎口脱险。

元军派人散布流言,说文天祥已经降元,南归是替元军说降宋将,以替元赚取城池。元军的反间计起了效果,南逃途中,文天祥屡遭宋人猜疑戒备,好几次差点被宋军处死,颠沛流离,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这才辗转抵达浙江温州。这时,南宋流亡小朝廷已经献表投降,谢太后、宋恭帝赵隰被押解到元大都(北京),陆秀夫、张世杰等人拥立7岁的宋端宗赵罡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又紧急赶往福州,被任为枢密使。同时总督各路军马,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 )建立大都督府,同时派人到各地征集粮饷,招募勇士,起兵御敌。

当年秋天,元军大举攻入福建,陆秀夫等簇拥宋端宗乘船逃到海上,在广东沿海一带徘徊、漂泊。

1277年春天,文天祥率军移驻福建龙岩、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一带,旋即挺进江西。雩都(今江西于都)一战,大败元军,歼敌无数,顺势攻取兴国,势如破竹,相继收复赣州10县,吉州(吉安)4县,声势大振,江西各地纷纷起兵响应,反攻元军。

文天祥取得雩都大捷后,接连收复赣州、吉州十几个县,再次掀起了全国抗元斗争的小高潮,各地义军纷纷派人来江西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受天祥节制,听其号令,天祥的影响、号召力已经可以达到江淮一带,这是他起兵抗元以来最为有利的形势。

元军有些恐慌,急忙集结大军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宋军北撤,在庐陵(亦称吉州,今天的吉安)、 河州(今福建长汀)两次血战中被元军击败,伤亡惨重,随军的妻子儿女都被元军俘虏。

1278年春末夏初,宋端宗赵隰病死,陆秀夫等再立6岁的小皇帝赵昺那个,并将小朝廷迁到广东新会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崖山(亦称崖门),加封文天祥为信国公。入冬后,文天祥率残部移往广东潮州府潮阳县,欲凭借当地山海之险积蓄粮草,招募士卒,寻机再战。

元军寻踪追至,水陆并进,发动凶猛攻击。文天祥力战不支,只得撤往海丰,准备进入大山中筑垒挖壕,结寨坚守。疲惫不堪的宋军刚刚来到海丰县以北的五坡岭时,元军骑兵已大举追至,旋即发动猛攻,宋军猝不及防,拼死抵抗,战死者不计其数,尸横遍野,文天祥力尽被擒,所部几乎全数覆没。

次年正月,元军将文天祥押到海船上,经过珠江口伶仃洋时,文天祥百感交集,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明不屈之志,遂成为千古绝唱。

崖山之战结束后,陆秀夫抱幼帝昺蹈海而亡,十余万军民跳海殉国,南宋灭亡。文天祥被押解北上,于1279年(至元16年)10月初1抵达大都(北京)。降元的前南宋丞相留梦炎、被忽必烈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赵隰先后奉命前来劝降,都被文天祥严词拒绝。

忽必烈敬慕文天祥之铁骨铮铮与忠肝义胆,有心招降他,文天祥却软硬不吃,绝不松口。文夫人欧阳氏和两个女儿也被关押在大都监狱,过着不见天日的囚徒生活。文天祥知道,只要他一弯膝盖,就可和妻女团聚,还可得高官厚禄,安享荣华富贵,可他仍不改初衷,仅叮嘱家人“归之天命” 而已。

史载,1283年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文天祥,进行最后一次劝降。文天祥再次婉拒,说:“天祥为大宋状元宰相,宋亡,只能死,不能活”。忽必烈知不可劝,怏怏而退。次日,文天祥被押往柴市,引颈就戮,慷慨赴死。

欧阳夫人获准替丈夫收尸,在天祥衣襟内发现其亲笔手书小字一行:“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欧阳氏看后,泪流满面说:“吾夫不负国 ,吾安能负夫 ”!将丈夫敛葬好后,欧阳夫人在坟前自杀殉夫。

【插图源于网络】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