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咬穿树(2小时就能咬断碗口粗的树)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1-15 14:33:56

新疆的布尔根河起源于阿尔泰山,缓缓向西流淌最终流入乌伦古湖。布尔根,蒙古语里是河狸的意思,布尔根河就是有河狸的河。夏天,由于雪山融雪和降雨,水量很丰沛,常常发洪水;但是进入秋季,就没有那么多水了,水位显著下降。

在布尔根河湿地平坦宽阔,只见几只河狸忙于咬伐柳树,而另一群则将咬伐的柳树连推带滚地运送到水中筑坝。在其巢穴周围,还有1只河狸静静地在已搭置的住所树枝堆上涂敷泥浆。而河道中有3只河狸则从容不迫地进行坝体施工,有的在前面拖曳着往前拉,后面的用力推。全部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和谐氛围中进行。

你也许没有听说过蒙新河狸,这种以树枝和树皮为食的可爱小动物,比大熊猫还稀少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种河狸。河狸不但善于建巢穴,还能建设粮仓、水坝,被称作动物界的伐木工。

河狸主要分布在美洲北部,亚洲与欧洲也有,不过数量极少。在中国,新疆青格里河、布尔根河和它们交汇的乌伦古河是蒙新河狸的主要分布区,蒙新河狸也就在这一范围内活动,因而命名为“蒙新河狸”。

01两对大门牙像凿子一般锋利,身后拖着一条扁平的大尾巴,游泳时既可为舵又能作桨

河狸,属啮齿目河狸科河狸属,身材短小,却长得非常肥胖。成年雄性身长约70-100厘米,体重15-30千克,雌性略小一些。加拿大的美洲河狸体型略大于欧亚河狸,有记录最大的美洲河狸体重达50千克。

这个小可爱头小脸部浑圆,颈粗短;鼻端裸出如鼠,还能自由开闭;眼小似老鼠,眼球外有半透明瞬膜能在水下看见东西。一对短小的耳朵,向外折起,长有小鳞片,能自动关闭听道,在潜水的时候可以防止河水灌倒耳朵里面。

河狸长着一口好牙齿,两对终身不断生长的门牙,一对上门牙和一对下门牙。这两对门牙伴随它们一生,在不断的噬咬中,门牙尖端也变得像凿子一般锋利。

河狸前肢脚爪锐利,善于挖掘地洞,有时还用来挠肚皮;后肢比前肢大,爪趾很长,趾间有蹼相连,这是游泳时的主要动力。游泳时,两只后足就像两根船桨一样,交替划行,推动身体向前游。

它最有特色地方是身后拖着一条扁平的大尾巴,呈长椭圆形,尾巴上还覆盖着密密麻麻的小鳞片,别小看这些小鳞片,它既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还能增加摩擦。胖胖的河狸尾巴看起来就像肿了一样,其实是一个脂肪储存库。游泳时,这根尾巴既可以为舵,又可以击水作桨。

河狸身上有两层皮毛,外层的长毛呈棕黄色和暗褐色,长而粗硬紧密,闪着光泽,涂抹上肛腺分泌的油脂后就能防水;里面的浓密柔软的短毛发,很像贴身秋衣,与皮下肥厚的脂肪一起来保持体温。

02用尾巴下的“香囊”来标记领地,陆地上行动缓慢,水里一次能潜100多米

河狸日常过着家族式的生活,地域行为很强。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一片领地,河狸会用尾巴下的“香囊”制成的独特混合物,来标记它们的领地。

各个家族的洞穴,都至少相距200米以上,最远的有2千米。如果一个家族的河狸误入另外一个家族的领地,它们全家都会群起而攻之。

河狸白天很少出洞,一般在夜间出来活动,也从来不不冬眠。可到了秋季的时候,活动比较频繁,就是在白天也很容易碰到。

既然叫河狸,当然擅长游泳,但是速度有点慢。不过它的潜水能力很强,一次能潜100米以上。虽然河狸在陆地上行动缓慢,显得十分笨拙,可是在在水里却显得十分灵巧,它们的脚蹼大而有力,一头猛扎进水里面就可以欢快的游起来了。

河狸的天敌主要是灰狼、熊与狐狸等。有时会遇到倒霉事情,牛这家伙眼瞎,容易将河狸的洞巢踏塌,使河狸冬季无处安家而被冻死。

河狸长得肥嘟嘟肉乎乎的,视力很不好,还十分胆小, 遇到猎食者基本上也没啥反抗能力。不过还有一招,遇到危险立即跳入水中,还用尾巴有力拍打水面,来告诉同胞这里危险。

03巢穴一半深入水下一半在地上,顶上还开了个气孔,旁边还建了一个“粮仓”

河狸一般生活在有森林的水边, 巢穴离水边1-5米远。它们的巢穴在所有动物里是最讲究的,一半深入到水下, 水中洞口在水下30-40厘米左右,另一半在陆地上,巢穴顶上还开了一个气孔。

还在水中和地上各开了一个进出口,水中洞口在水下30-40厘米左右。这样一来,洞口在水里不但隐蔽,还能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巢穴地面部分大致成圆形,高度约1-1.5米,直径1-2.5米,主要由树枝搭建而成,有些地方还堆有许多泥土,十分紧密。

它们的“卧室”设在洞的中间,里面铺垫着干草和树叶,宽大舒适。一个家族成员都居住在一个洞穴里,很少分家另过。

巢穴附近的河水中,还有一大堆树枝,这就是河狸的“粮仓”了。每年9月-11月,河狸开始储存过冬的食物,从岸上啃断杨树枝条后拖回河中,将枝条牢固插于水底的泥中,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食物堆。

等到冬天大雪封山时,湖面上结起了厚厚的冰层,许多动物都面临严寒和饥饿的双重威胁,而河狸一家住在房内暖暖和和地安享天伦之乐。

04动物界的伐木工,2个小时能咬断碗口粗的大树,有时也会被自己咬断的树砸死

河狸还是优秀的伐木工人,它的伐木能力堪比“光头强”,不同的是,河狸伐木完全是靠自己的牙齿,两对大门牙简直就是一台可怕的伐木机。

据《大自然》报道,河狸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啃倒碗口粗的大树,一个半径为30-50厘米的树木,河狸大概2个小时就能把它啃完。不仅如此,河狸还能轻松搞定一些参天大树。在挪威泰勒马克,就有一棵高20米、直径超过1米的大树,就被河狸放倒。

不过,由于河狸在陆地上行动不那么灵活,为了躲避捕食者,他们尽量昼伏夜出,一般天黑之后才溜到岸上伐木。使用它的大门牙对着一棵碗口大的树开始狂啃起来,不一会儿,树干就被河狸啃出了一条大缝。

但是河狸一般不会直接啃到断,啃得差不多的时候,河狸就会跑去旁边躲着,然后等风来把大树刮倒。

那么,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当几十厘米甚至更粗的树倒下来的时候,它们自己会不会被大树砸到?一般被砸到的几率很小,不过也不能说没有。

据《科学之友》介绍,2015年4月,一只河狸伐木时被树砸死,它的尸体上横躺着一株直径40厘米的欧洲山杨,正好压中了距离尾巴末端10厘米的地方,交汇点距离树根2米远。

05垒坝是河狸独特的本领,最大的河狸水坝长达850多米,甚至超过胡佛大坝

河狸是相当聪明的动物,它有一个独特的本领是垒水坝。秋天来临了,河水减少, 河狸总是孜孜不倦地用树枝、石块垒成堤坝,将洞穴周围的水围拢起来, 主要是为了防止河水水位降低,导致巢穴洞口露出水面,防止天敌侵扰。

一般这种水坝大约1米多高、10米多长,十分结实。目前已观测到最大的河狸水坝位于加拿大丛林里,长度达850多米,甚至超过了著名的胡佛大坝。据说这是几个河狸家族联合打造的超级大坝,使用了数千棵树,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

河狸筑坝的技术非常高明。第一步就是打好地基。河狸在自己的领地范围内寻找到一片合适的水域,先用石块和淤泥在水下打好地基,再去岸边将高大树木咬断。

第二步是备料。先用锐利的牙齿把附近的树枝咬断,然后再用嘴作"牵引机”,把树拉到水里。比较小的树枝一次就运走了,大的树枝它们要通力合作,几只河狸一起来拉,运来的树木都在水中堆好。

第三步,运士填细缝。先将结实的枝干插入水底,然后将枝条填充在缝隙里。重量较大的枝条在下部,分枝较多的部分朝向水流相反的方向,还插入一些横向的支撑物,树枝之间的缝隙用树叶、泥土填充,以达到不透水的目的。

第四步,设置出水口。水坝的两边一般比中间稍低,设置排水口让水流通过,水流仅从两边通过,以减轻对水坝的压力。这样一来,经过全家族的辛勤劳作,一个像模像样的水坝很快就完工了

河狸为了修筑水坝和巢穴破坏了大量的树木。从长远来看,河狸自己建造大坝不仅方便了自己,让自己能过得更安全舒适些,也改善了周边生活的动物的环境,甚至这样的大坝也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

06放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不吃,却偏偏爱上树枝与树皮

河狸是“素食者”。河狸喜欢吃多种植物的嫩枝、树皮或者树根,尤其喜欢吃杨树、柳树的皮,这家伙还真是怪物,放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不吃,却偏偏爱上树皮。

到了夏季,河狸也在岸边采食一些水生植物,如菖蒲、荆三棱与水葱,不过,它们还是觉得食树枝与树皮过瘾。

它们还有一个独特的“高招”来贮存食物。每到入冬前, 河狸就开始贮存食物了——树枝。奇怪的是,它们贮存粮食却不用“粮仓”,居然将树皮和树根藏在水底,然后用石头压在上面,以免“食物”浮上来飘走。

由于它们没有冬眠的习性,做不到冬天不吃也不喝。等雪花漫舞,冰封河冻,食物缺少以后,再慢慢吃用“储备粮”。它的日子过得比较安逸,饿了可以到湖底去挖取早已储藏好的树枝,吃饱了就回“卧室”睡觉觉。

07动物界一夫一妻的典范,幼崽出生48小时就会游泳

值得一提的是,河狸是哺乳动物中少有的一夫一妻典范。河狸有着严格的家族式生活,一年繁殖一次,春天一到,河狸就该忙“生儿育女”的事情了。

怀孕约128天后,雌性河狸一胎可以产下2-4只小河狸, 最多的时候一胎能生下6只。幼崽成长速度非常快,它们刚生下来,只需要经过母亲48小时的哺育,便能学会游泳。

从出生到性成熟,幼崽需2年半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协助父母建造和修补堤坝巢穴。长到3岁便可以达到性成熟,父母就把它们驱逐出家门,让它们自行成家,进入下一轮的繁育。

小河狸一般爱在岸上玩耍,母河狸一般在水中看着宝宝玩,若有狐狸等敌害来犯时,母河狸会用尾巴猛击水面发出警报,让小河狸跳入水中逃跑。也有贪玩的小河狸,结果落入狐狸嘴里成为一顿美食。

结语

河狸是一种生命力非常顽强的动物,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河狸也曾面临过灭绝的危险。1980年,中国境内的蒙新河狸只剩下20-30只。2015年在中国境内已增加到600多只,加上蒙古国境内现存的300多只,蒙新河狸这一物种目前在世界上的数量达到900多只。希望河狸在新疆这条祖辈留下的河流里,一直生活下去。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中国科学报》、《大自然》杂志、《中国绿色时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