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要定期测量的时间点写在前面:
由于最近的突发情况,对于正常儿童,如果不便于来医院做常规儿童体检,那么如何在家做好定期儿童保健呢?
今天黄小邪为您解读居家儿童保健的详细方法。
按照体检规律定期做好测量,如果不便于来医院,可以先在家测量身高体重。
需要定期测量的时间点如下图所示:
0~18岁体检的规律及项目选择
可以看出,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婴儿期、青春期),一般每3个月定期测量。中间的平稳上升期(1岁以上~青春期发育之前),一般每6个月定期测量。
(二)居家如何测量身高体重?
先明确一个概念,家庭测量最主要的目的是对比生长的速度。
不同的日期,在家总是用同一种方法去测量,前后减一减得出身高或体重增长的速度,相对还是准确的。
但是,身高或体重具体的数值,还是以医院测量的为准。
体重的测量可以用家用电子体重秤直接测量即可,以公斤(kg)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比如10.5kg。
注意,与我们平时所常用的单位"斤"的换算关系为:1kg=2斤。
居家体重秤
体重测量方法:
身高(身长)的测量小宝宝可以是洗澡后已擦干身体、还未穿衣服之前测量。
对于无法站立的小宝宝,先由大人抱着宝宝测量得到体重A,然后再由大人单独测量得到体重B,也可以是先由大人抱着宝宝测量得到体重A,然后再由大人单独测量得到体重B,
则宝宝的体重=体重A-体重B。
大孩子则是每天早晨一起床穿着睡衣、排完尿后、吃早餐前立即测量。
建议在日历上记录即可。
2岁以内,建议躺着测量。
2岁~3岁,能配合的宝宝建议站着测量,不能配合的仍可以躺着测量。
大于3岁,均建议站着测量。
以上测量数值用厘米(cm)表示,均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比如101.5cm。
注意:躺着测量可能比站立位多0.7cm。
躺着测量的叫身长,方法如下图所示:
测量身长的方法
身长测量方法(如上图所示)
需两名家长配合。
趁宝宝熟睡时,贴着宝宝头顶和一只腿的足底各放一本厚书(立着放或平着放),一家长扶住该条腿的膝关节以确保腿伸直,同时注意保持宝宝的头顶贴着书的边缘。
另一家长在床面上放一条家用软尺,与宝宝平行,伸直软尺从宝宝头顶测量到足底,并读数记录。
可以重复两次,取平均值。
建议宝宝白天睡觉时测量,而不是夜间入睡后。因为,夜间开灯测量会影响宝宝睡眠,且夜间有可能比白天测量偏矮,并且误差有可能达到1cm。
站着测量的叫身高。
可以在墙面上贴一张A4纸画横线记录,也可以网购一贴于墙面的卡尺,类似于下图这种▼▼
测量身高家用卡尺
身高测量方法(如下图所示)
小朋友需脱去鞋帽(如女孩子头顶有发辫建议解开)。
双眼平视前方,身体直立。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
四部位同时紧靠立柱:枕部、两肩胛角、臀部和足跟。
测量者轻轻向下滑动滑板,直到与头顶相接触。读取滑板底面立柱上所示数字即为身高。
注意:读数时,测量者眼睛与滑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身高测量方法
(三)比对标准:判断是否“达标”
下面两张表格,粉色的【表1】为我国女孩身高和体重的标准,蓝色的【表2】为男孩标准。
我国0~18岁女童标准
我国0~18岁男童标准
表1和表2中黄小邪用绿色标注了序号1~7,代表一列一列的数据。下面文字中的几个核心概念用粉色底纹表示。
位于最中间的列4“中位数”代表相同年龄相同性别小朋友的身高(或体重)的平均水平。比如:看蓝色【表2】的第12行(表2中用粉色箭头标示),同样都是2.5岁(即2岁6个月),同样都是男孩,我国的平均身高是93.3cm,平均体重是13.64kg。
当然,并不是说如果一个小朋友的测量值低于平均值,TA就不“正常”了。所谓的“正常”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某个单一的值。意思就是,只要小朋友的测量值在一定的范围内,都是正常的。
这一定的范围是怎样的范围呢?
是一个围绕着中位数波动的范围。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述两张表中第一行反复出现SD两个字母?SD是“标准差”,通俗地讲就是距离“标准”(即中位数)的差距,指我们可以允许某小朋友的测量值距离中位数波动的差距。
正常范围是“中位数±2SD”(即列2和列6之间的数据),指中位数加或减2倍标准差之间的范围。95%的人群的都会在这个范围内,代表大多数人群的范围,统计学上则认为是“正常”;而不在这范围内的那5%,统计学上则认为是“异常”的。这5%包括异常高的2.5%和异常低的2.5%。“异常高”是比中位数 2SD还要大,即大于第6列。“异常低”是比中位数-2SD还要小,即小于第2列,如果是身高异常低,则为俗称的矮小症;如果是体重异常低,则已经达到中至重度营养不良。“异常低”的情况,建议条件许可时至儿童保健门诊有专业医师制定追赶生长的方案。
如果说把刚达到正常范围比作是脱离了贫困,那么达到理想范围则是过上了小康生活。
理想范围是“中位数±1SD”(即列3和列5之间的数据),指中位数加或减1倍标准差之间的范围。60%的人群都在这个居中的范围内。
人群分布图
判断指标:
孩子的测量值只要大于“中位数 1SD”(列3的数据),即视为“达标”。
孩子的测量值如果大于中位数(列4的数据),即为超过平均水平。
将您在家给孩子的测量值与我国标准对比,女孩的体重只要大于或等于【表1】蓝色框中标示的数字即为“达标”。男孩子则只要大于或等于【表2】红色框中标示的数字即为为“达标”。
既往黄小邪已经提到过,理想的有助于长高的体型是——身高的等级高于体重一个等级,稍偏瘦长的体型。
所以我们的期望目标是:
对于孩子的体重,只要“达标”即可(大于列3的数据)。
而对于孩子的身高,理想目标是超过平均水平(大于列4的数据)。
因为,身高的增长只有十几年,而体重有一辈子时间慢慢长,要优先保证身高的增长。
(四)计算生长速度:反映动态变化
如果评价出来,您的孩子体重未“达标”,或身高没有达到理想水平(超过中位数),怎么办?
从孩子出生开始,不同孩子的起点就各不相同。最重要的不是目前的评价,而是生长的速度,可以反映孩子动态的变化。
这就是我们不求孩子一出生就“奔小康”,只要孩子在奔小康的路上就可以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达成目标指日可待。
生长速度计算方法:
【公式】生长年速度=(此次测量值-上次测量值)/测量间隔天数×365天。
注意:测量间隔天数=此次测量日期-上次测量日期。
如果上述测量数值为身高(单位cm),则【公式】计算得出的为身高增长年速度,单位为:cm/年。
如果上述测量数值为体重(单位kg),则【公式】计算得出的为体重增长年速度,单位为:kg/年。
将计算所得速度与【表3】和【表4】去对比,看看您的孩子处在什么水平?
身高增长速度
体重增长速度
黄小邪分3种情况来为大家解读:
静待花开型如果您的孩子体重未“达标”,或身高没有达到平均水平,则希望增长速度比上述表4或表3还要快,才能算是追赶的速度。
比如:对于一个3岁~青春期前的儿童,追赶的目标是希望身高增长速度大于7cm/年。
如果孩子身高或体重评价为“中下”或“下”的等级,虽然下一次测量仍有可能还是不达标,但是,如果我们计算出其身高或体重增速比正常速度快,则代表TA已经在追赶的路上了,家长朋友大可以放心。
评价等级的上升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孩子能一直保持追赶的速度,那么迟早会追赶到正常水平,我们只需要多给TA一些时间而已。
居安思危型如果您的孩子体重已经“达标”,或身高已经超过平均值,则希望增长速度维持在上述范围即可。如果体重增长过快,反而要警惕横向发展;如果身高增长过快,也要注意除外有无早发育的情况。
比如:对于2岁~青春期前的儿童,维持体重的增速为2kg/年即可,那么每6个月为1kg,也不追求过多;而身高的增长希望维持在5~7cm/年的范围内,最好是6~7cm/年的中上水平。而且希望身高的增长速度快于体重的增长速度,有助于维持身高高于体重一个等级,有利于长高的体型。
过犹不及型如果您的孩子体重已经达标,但是体重的等级高于身高,这就是爷爷奶奶最喜闻乐见的白白胖胖型,反而不能“沾沾自喜”。
因为过多的体重增长往往增加的是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会促进体内雌激素的合成,过多的雌激素会促进骨龄的增长,这就是俗称的早长型——赢在起跑线上,却后劲乏力,身高输在终点线上。
这样的小朋友长大了也很委屈,内心独白——小的时候都觉得我胖得可爱,长大了却嫌弃我矮胖不高。
这样直接的原因是锻炼不够,没有把体重的增长都转变为身高。
此时需要做的是:暂时控制体重增长的速度,期间通过加强锻炼把囤积的体重都转变成身高的增长。
比如,接下来的3个月先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坚持同样的方法测量体重,维持这3个月体重暂时不增加,让体重等一等身高;通过锻炼,把多长的体重都转变成身高;等身高等级超过体重后,体重再按照上述速度增加即可。
其实所谓的“胖”是一个相对于身高的概念。
如果身高促进了,身高增长的速度快于体重,则体型自然会往匀称的方向发展。
非常时期,风雨共济。
黄小邪2020年2月份按医院部署暂时支援发热门诊,儿童保健科照常有其他医生值班。
最后强调,希望大家勤洗手,少出门,出门戴口罩,我们携手共度时艰,守得云开见彩虹,暖春就在转角处。
【关键词】身高,体重,评价,营养不良,矮小,运动,测量,身长,居家,宅,家
本文系原创,任何媒体使用请与黄小邪取得联系,未经授权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您觉得有用,欢迎点击关注并转发,
扩散靠谱的育儿知识即是传播正能量~~
——————儿宝帮主黄小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