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根据中国的十二地支相对应确定的。另一种就是神话传说了。
在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如何和十二地支相结合,从而确定十二生肖所属,及其排位先后的。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与中国十二地支相配合确定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分别为:老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下述的十二生肖排列顺序,是古人依据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来安排的,即每一种动物对应一个时辰。
时辰是古代的时间单位,古人将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在古代,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何为子鼠?
夜深人静时是观看天象的最佳时机,当夜晚繁星满天的时候,那就是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古人(多指古代的天文学家或者道家人群)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于是低头一看,发现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之下,古人发现老鼠出没频繁的时刻正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老鼠联系在一起,成为了“子鼠”,并且按照一天的起始时间,排在了十二生肖属相的第一位。
何为丑牛?
老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古时农民多以牛来耕田,自家的耕牛要是出了什么事情,对整个家庭来说无异于是惊天霹雳,所以照顾好牛、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都会起床到牛圈去给牛喂草。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何为寅虎?
古时田地较少,古人多靠近山林、湖海居住,以抓捕野兽、捕获鱼类、采摘野果填补家中粮食。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老虎最是凶猛,农民尝尝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何为卯兔?
早上五点至七点,天已经逐渐亮了,兔子往往喜欢在这个时候从窝里跑出来,因为兔子在动物中属于比较弱小的,需要尽量躲避其他的野兽,又喜欢吃只有早上才有的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何为辰龙?
早上七点至九点,是一天中最容易起大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所以大雾之中才会有“神龙见尾不见首”的说法。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可以说是人用好几种动物的“肢体零件”拼凑起来的臆想中的动物,在现实中不可能看到,只有在大雾蒙蒙中,人们才会产生看见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何为巳蛇?
上午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气温逐渐上升。体温不恒定、号称“冷血动物”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是有毒的蛇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非常可怕的,长此以往,人们得出一个结论,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形象。蛇和巳时相联系,便有了“巳蛇”。
何为午马?
上午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个“烈”字,使人们想到了人类的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有的人可能会说牛的性子也有烈的,驴的性子也有烈的,但是从古至今,我们只听说过烈马,谁听说过烈牛、烈驴。因此,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何为未羊?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天空的骄阳已经把草上的露珠晒干,正是鲜嫩可口的时候,同时也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羊与未时相联系,就有了“未羊”。
何为申猴?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这时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中,长此以往便把申时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何为酉鸡?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要落山了,农户家养的鸡也该回窝了;再不会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了。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农夫也从田地里干完活往家走了,这本该做饭、炊烟袅袅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何为戌狗?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天色已晚,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了,古时农户们在睡觉之前都要到自己的鸡鸭鹅圈附近巡视一番,看看有无忘记关门的,不要夜里跑掉了几只家禽;这时跟随农户一起巡视的,就是人类的另一个“好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就有了“戌狗”。
何为亥猪?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经常可以听见圈内肥猪拱槽子的声音。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农村生长过的孩子都知道,这个时刻是猪最喜欢进食的时间了。亥时,自然与猪相联,于是有了“亥猪”。
所以,中国的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十二个组合。
至于神话传说的那个版本太过于虚幻了。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了,希望各位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