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拉链的百年传奇》
1986年,美国《科学世界》杂志根据广大读者推荐,从成千上万件发明中,选出了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10大发明,其中拉链名列榜首。据说,拉链的发明者叫贾德森,他是一名美国工程师。
拉链(英文“zipper”),又称拉锁,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一般地,拉链由链牙、拉头、上下止、锁紧件等组成。拉链一般分为尼龙拉链、树脂拉链、金属拉链等。现今,它们大量用于服装、包袋、帐篷等。拉链问世已经有170多年了,这个曾经在20世纪被评为对人类最有影响的十大发明之一的产品,其整个发展过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波澜曲折。
拉链的实质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的名称。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拉链由链牙、拉头、上下止或锁紧件等组成,其中链牙是关键部分,它直接决定拉链的侧拉强度。一般拉链有两片链带,每片链带上各自有一列链牙,两列链牙相互交错排列。拉头夹持两侧链牙,借助拉襻滑行,即可使两侧的链牙相互咬合或脱开。
拉链的发明雏形,最初来自人们穿的长统靴。19世纪中期,长统靴很流行,特别适合走泥泞或有马匹排泄物的道路,但缺点就是长统靴的铁钩式纽扣多达20余个,穿脱极为费时。这个缺点让发明家伤透脑筋,也耗费了赞助商许多的金钱和耐性。为了免去穿脱长统靴的麻烦,人们甚至忍受着穿靴整日不脱下来。终于在1851年,美国人爱丽斯·豪申请了一个类似拉链设计的专利,但并未商品化,甚至被遗忘达半个世纪之久。可见,拉链的历史可追溯到1851年。
1890年,美国工程师贾德森带着礼物去看望表姐,下火车时,他看见一位老太太不慎跌倒,随身携带的布袋被胀开,里面的东西撒了一地。贾德森连忙放下自己的提包,去帮老太太,可等他回头拿包时,发现买给表姐的礼物不见了。这件事发生后,便使贾德森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设计出一种能对接缝封闭严实、开合方便的装置。
1893年,贾德森研制了一个“滑动氏没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统靴上使用的扣纽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1902年,一家原来生产纽扣和花边的企业对贾德森的发明产生兴趣,他们买下了专利,注册了“扣必妥”商标,开始生产装在鞋上的拉链。但这家“吃螃蟹”的公司很快就走上了毁灭之路,其生产的“扣必妥”不是拉不上,就是打不开,有时又突然绷开,使消费者尴尬万分。名誉扫地的“扣必妥”成了滞销产品,这个第一家生产拉链的公司也因亏本而关门。
1912年,贾德森公司的雇员森德巴克对这种“自动纽扣”进行了改进,把链上的每个齿牙改成了上凸下凹的形状,这样齿牙能完全一一对应咬合,既不易卡住,也不易脱节裂开,并且有了一个新名字——拉链。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
拉链的历史1913年,巴黎的协和广场风和日丽,经过严格挑选的飞行员信心十足地登上当时最先进的飞机,为大批政客和贵宾做飞行表演。但当飞机做了几个漂亮的滑行动作后却一个跟头栽了下来,机毁人亡!经过事故调查小组仔细分析、取证,发现原来是飞行员上衣掉了一个纽扣,而这粒纽扣正好滚进飞机发动机,因此引起事故。惨痛的代价使法国国防部下达了不准在飞行服装上钉纽扣的命令。欧洲各国纷纷仿效,一直波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钢每磅五美分,工人一星期的工资为六个美元,公司精减裁员,只剩下瑞典人桑巴克和另外一名人员,桑巴克身兼经理和工程师。公司经济遇到空前的困难,为偿还拖欠提供钢丝的若伯林公司数千美金货款,桑巴克只好修复一台机器生产回形针来赚钱。所幸,赞助者总是不断出现,剧作家之父詹姆斯·奥尼尔当时巡回上演《基督山伯爵》一剧,他对桑巴克的拉扣拉链极感兴趣。
“我们有希望了!”桑巴克得知此事后判定这是使拉链起死回生的机会,他立即与国防部联系,提出以最优惠的价格缝制新的飞行员军装。飞行员穿上有拉链的新军装,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陆军海军也纷纷仿效。桑巴克不失时机地与美国乃至欧洲的服装制造商联系,大规模批量生产没有扣子而有拉链的上衣,拉链绝处逢生,日益走俏。历史往往会因一些偶发因素而被改写,拉链的发明史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场震惊世界的空难事件“拯救”了奄奄一息的拉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军方人士意识到,军服装上拉链可以提高军人的穿衣速度,于是,他们在衣服的口袋和裤子的前口处试装拉链,此举大受前线将士欢迎。1917年生产的2.4万件拉链军服立即销售一空。1918年,美国又在1万套飞行服上安上了拉链。
1932年,日本开始手工大量制作拉链。由于偏心手动冲床等在当时很先进的机器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使得拉链能够批量生产,价格逐渐下降,服装和箱包业开始使用拉链,使业界展望很活跃。在金属拉链的基础上,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尼龙拉链和塑料拉链。而今,拉链的用途上至航天航空,下至海洋潜水,从工业、农业到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处处都看到它的踪影。拉链不仅仅是一件日常用品,更是出色的技术和精良设计的结晶,它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拉链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拉链由最初的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单一品种单一功能向多品种多规格综合功能发展,由简单构造到如今的精巧美观、五颜六色,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性能、结构、材料日新月异,用途广泛,深入到了航天、航空、军事、医疗、民用等各个领域,小小拉链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生命力。拉链,作为20世纪对人类最为实用的十大发明之一,已被载入了史册。
其实,带拉链封口的靴子和烟草袋是拉链早期的两个主要用途。20世纪30年代,带有拉链的儿童服装开始了销售。该活动倡导拉链作为促进幼儿自立的一种方式,因为这些装置使他们可以穿着自助服装。
1924年,根据拉链开合时发出的摩擦声,人们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作“zipper”,也就是“拉链”。1937年,法国巴黎的著名时装设计师在礼服设计中第一次使用了尼龙拉链。1932年,日本开始大量制作拉链,成本大幅下降,服装业和箱包业开始大量使用拉链。1934年,吉田株式会社的前身3S成立,后来的日本制造业传奇人物吉田忠雄走上历史舞台。1937年后,拉链产业在日本蓬勃兴起,3S更是其中翘楚,并改名为吉田株式会社。二战期间,日本实施战时经济管制,禁止国内工商业使用铜,而当时的拉链正是以铜为主要原料。吉田忠雄无奈之下,却成了业界的里程碑人物,他经过反复试验,决定改用铝制作拉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铝代替铜制作拉链的人。此后,他还研制出了硬度强且轻的铝合金拉链。
1949年,中国有中小型拉链企业20余家,约有1000余人从业,主要靠手工操作,设备简陋。1958年,上海三星拉链厂引进了德国生产的自动排米机,并进行了技术改革,将自动排米机速度从每分钟1440转提高到3000转,相当于手工的230倍。
1974年,北京引进了瑞士的尼龙拉链(卧式)生产设备;随着天津又引进了法国生产的八台涤纶拉链生产设备。不久,国内如上海、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又陆续引进德国、日本、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非金属拉链设备,非金属拉链在中国开始发展。
1980年开始,特别是1995年以后,中国拉链生产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一大批新兴的民营拉链企业脱颖而出,规模不断扩大。拉链产品不断增加,当今,世界上的三大类拉链,各个品种、各个规格基本上都能生产。1999年,中国拉链的产量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产量超过了100亿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拉链生产国,诞生了AAK、SBS、SAB、YCC等一批民族拉链品牌。而今,拉链无处不在,用于服装、箱包、皮革制品和无数其他物品。由于许多著名的拉链发明者的早期努力,每天生产数以千计的拉链里程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拉链呈现在世人面前曾经有过发明初期的不被认可和不被接受,发明者、制造者和经营者经受过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历经磨难,历史上记载着这样一个个可歌可泣、鲜活的形象,有美国人艾斯·豪、威特柯姆·加特森,瑞典人桑巴克、詹姆斯·奥尼尔、沃克和他的儿子等等,包括日本YKK公司创建人吉田忠雄,中国上海的吴祥鑫。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刻苦的专研,忍耐和坚韧,终于把当初的不完善变成为后来的精巧设计,小发明变成大市场,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拉链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不断进取的结果。
一条拉链传递的是源源不断的文化精神,是一个信仰、一种感情、一份追求。拉链虽小,却凝聚着两万多种人类专利,并改变了世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分市场,却与多个行业相关,既有我们早已习惯的服饰业,也有高大上的航空航天业。
作者|李瑞祥 邵红能
【文章来源:《北京纪事》6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