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和琼瑶谁最爱国(为国为民”——金庸)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3-26 13:43:29

(请关注本号,以免错过好文章)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不能不这样说,80年代的金庸,90年代的琼瑶,已经给那个时代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如果没有金庸,我们的青少年时代会荒芜很多。

然而真实的金庸只是一个小说家吗?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金庸的家国史吧。

金庸原名査良庸,“金庸”是笔名,其祖父查文清1886年考取进士,曾经在江苏丹阳任知县,查文清死后,留下一些家宅和田地。到金庸出生那年,查家还有3600多亩土地,100多户佃农。金庸父亲查树勋是中国三大教会大学之一的震旦大学毕业生,受过西式教育,22岁大学毕业后,他开始经营海宁的大来钱庄。抗战期间,大来钱庄毁于炮火,直到晚年,他才重整旗鼓,再度经营查家钱庄——义庄。

查氏将1000亩祖产水田充当本族义田,请地方官将其另立户名,登记注册。这些义田是上好良田,旱涝保收。一般每年可收租谷3500石,按月发给族人,用以资助族人子弟上学,每到秋收,查树勋视年成好坏,给佃农减租或免租。他还从义庄拿出一笔钱,兴办了龙头阁小学,作为龙山学堂的分部,孩子们均免费入学。本镇金竺庄有个穷秀才的儿子杨德举考取了震旦大学,穷秀才乐极生悲,激动之下竟然心脏病发作死亡。查树勋听说后,带着管家前往,买了一副上好棺材,从查氏田地中划出一方换来墓地,择日安葬了杨秀才,费用从义庄支付。几日后,他又让人送给杨德举一笔钱,作为其学费。

1914年,查树勋娶19岁的徐禄为妻,徐禄是大诗人徐志摩的堂姑母,即徐禄是徐志摩之父徐申如的堂妹。金庸家族不乏大家,看一下金庸家族关系图:

金庸自幼好学,查树勋看到儿子一天到晚看书,不喜欢运动游戏,体质羸弱,很担心,便常带他去野游,带他放风筝、骑自行车。但金庸对这些兴趣不大,只是敷衍了事。无奈之下,查树勋想到了妹妹查玉芳,她爱好舞剑,便将金庸交给她管教。查玉芳常和天南海北的女侠聚会,金庸耳染目濡,也喜欢起武侠小说。他后来所写的众多武侠小说中,那众多女侠展示的那些剑式名称,很多是听姑妈和她的侠友们讲的。

1944年金庸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50年,金庸曾赴北京新中国外交部求职职未果,返港继续任职于《大公报》1951年查树勋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枪决,金庸在香港悲痛欲绝。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为了增加明报发行量,开始写作连载小说,1967年,为躲避暗杀,避走新加坡,1981年与1984年来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先后在北京与邓小平和胡耀邦会谈。

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

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1985年至1989年,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1989年金庸辞去基本法草委、咨委职务,结束了从政生涯。同年在《明报》创办30年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集团董事长。

11月12日金庸先生葬礼举行,虽然先生遗愿是一切从简,只让亲友参加,但是,简单得了吗?写了一辈子江湖,自己的葬礼肯定会是江湖,各界大佬相继出现在葬礼现场,先生去世后,国家及香港领导人和各政要先后表示哀悼。

这是一个小说家能够得到的礼遇吗?百度百科对金庸先生的介绍是:“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不管做到了多少,但金庸先生至少尽力尝试了自己的名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仅以此文纪念金庸先生逝世三周年!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