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赋中,吕不韦和李斯都是有大才的人,最开始李斯是吕不韦门下的门客,因为当时投奔吕不韦的人太多了,李斯纵然有荀子高徒的称号,也一时之间没有入得了吕不韦的法眼,后来时间长了,李斯不受重用多次要走,吕不韦才把他推荐给了大王,到了大王身边之后,李斯多次明里暗里的和吕不韦划清界线,让大王罢相。吕不韦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和自己作对的人推荐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呢?这不是自己毁自己吗?
当时吕不韦是被威胁的,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吕不韦对于朝政把持的非常紧,丝毫不给大王施展的机会,但是不得不说他做的所有事都是对大秦有利的,他没有卖过,没有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就是对于权力的贪念比较重。当时的李斯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并且多次说明自己只愿意辅佐明君,而在这里迟迟得不到重用,所以要走。吕不韦出于对秦国的考虑,坚决不能放李斯去别的国家,所以作为让李斯留下的条件,才把他推荐给了大王。
吕不韦可以说是盲目的自信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当时的吕不韦,你会对一个当初原定让他去著书的人有什么防范之心吗?李斯在相府中,原本是想让他和众人去著书的,说明在吕不韦看来,李斯的才能也仅限于此了,就算是他哭着喊着非要去大王身边,由他去就是了,吕不韦以为李斯的才能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你孙悟空的能耐再大也翻不出我的手掌心,所以才把他给了大王。
后来甘罗的死,让吕不韦明白了自己和大王之间的嫌隙,为了平复大王的怒火,他颤巍巍的说让大王重用李斯,这才有了后来的受封长史。其实当时即便他不说,大王也是要重用李斯的,他只是给大王找了个台阶下而已。可他低估了李斯的才能,或者可以说李斯不得志之时没有完全展露自己的才华。上位之后的李斯拼命的找机会表现自己,并且切割自己和吕不韦的关系,以免他将来遭雷劈的时候连累到自己。此时的李斯吕不韦已经完全控制不了了,不仅如此,后面李斯甚至还要摆吕不韦一道,这也算是最早期的“授人以柄”了。
吕不韦是商人出身,用尽一生的心血爬到了一国丞相的位置,这样的艰辛可想而知,所以在权利的顶峰,他自然睥睨傲世,感觉谁都不如他,天下尽揽。但人算不如天算,他那点小九九早已经被李斯洞察了,两人之间的对话也变成了整部大秦赋最有看点的情节,甚至是仅次于战争场面的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