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生两只耳朵答案(耳背)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4-29 13:13:11

01

三毛说过:“人类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好不容易活到老年仍是一个没有成长的笨孩子。我们一直粗糙地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 ”

人生真的很简单,可是很多人却越过越复杂。殊不知,但凡复杂的,都是烂人烂事,纠缠了别人,伤害了自己,毫无用处。

人过六十,成为了退休一族,还有什么奔头呢?最好就是“当好长辈”,引领社会正能量,少管闲事养精神。

诚然,做一个笨笨的人,天真一些,无不裨益。

02

耳背,生活更清净。

我的姥姥,年迈的时候,耳朵总是不好使,一会儿听得见,一会儿听不见。有时候,打雷都听不见。

有一回,儿媳妇骂她:“都一把年纪了,还买什么耳环?不是浪费钱吗?”

姥姥什么都没有听到,笑着对大家说:“看看,新买的耳环,好看吧。”

大家都笑了。儿媳妇自然识趣,躲到一边去了。

都说,婆媳矛盾最难处理,但是自从姥姥耳背之后,就闹不起来了。毕竟,作为儿媳妇,也不可能对着“一块石头”骂。

有一个问答说得好:“人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答案就是:“因为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人老了,难免被人嫌弃,如果不去听那些闲言碎语,反而耳根清净,思想也会变得单纯。别人说了什么,都不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大不了就是付之一笑。

03

眼花,看不到杂物。

古人说:“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

看你一眼就透了所有,你就对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了。

出门旅行的时候,遇到那些拐来拐去的街道,你会有一种“一探究竟”的期待;山后的风景,你也想去看看。

是什么吸引你继续前行,并不是曼妙的风景,也不是未知的世界,而是内心的“神秘感”。

人老了,眼睛花了,并不见得是坏事,反而是把不想看到的东西,都过滤掉了。

有一回,我的母亲熬了一锅骨头汤,大家一人一碗,喝得浑身暖呼呼的。忽然,有孩子说:“汤里有一根猪毛,好难看。”

一句话,影响了大家的胃口。不过,母亲却不以为然。

当母亲弄明白后,说了一句:“猪肉里,有一根猪毛?在哪里?”大家哄堂而笑。

很多难看的东西,是无伤大雅的,即便你看清了,也假装没有看到。比方说,儿女的小家庭里,两口子吵架,你就别去看,就不会插手去管了。

生活要“粗中有细”,还要“去繁存简”,老年人,日子粗糙一些,不见得是坏事。

04

嘴笨,揣着明白装糊涂。

“红楼梦”里,有一个刘姥姥,没读过什么书,为了生活,不得不去贾府求亲戚帮忙。

在贾府里,刘姥姥显得格格不入,她面对一群“舞文弄墨”的人,茫茫然,不知所措。大家在行酒令,她却说:“大火烧了毛毛虫;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

很俗气的话,但是给大家带来了乐趣,也让自己找到了下坡的台阶。

人老了,对于社会的判断不那么精准,人情来往,也不要去计较。守住自己的嘴,少说精明的话,反而体现了自己的情商。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少说几句,不讲透了,自然就不会伤害人了。不管什么场合,人们都喜欢说些“搞好”的话,只要乐一乐,就行了,至于有没有道理,是不是有意义,都没有关系。

学一学刘姥姥,常常自我解嘲,不怕被人取笑。虽然丢了面子,但是保全了里子。正所谓,乐一乐,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05

心安,一心一意做自己。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年轻的时候,带兵打仗,在江西和土匪斗智斗勇,还到处讲学,成就了自己。

他推崇了三种做人的道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人这一生,都受到心灵的控制。心中无事、无物,就是最好的修行。心中有杂念的人,每天都诚惶诚恐。

有句话说得好:“人这一生,都是和自己过。”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千里马,就会有找不到伯乐的烦恼,如果你把自己当成普通人,当成一块泥土,那么你就没有烦恼了。

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奋斗,要让自己灼灼发光,但是老年人却不一样。只要过积极向上的生活,至于结果如何,随它去吧。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做一个善良的人,带着阳光过日子,别人给你贴什么样子的标签,不要太在乎。毕竟,这个社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恶人。

做人做事,不求富贵,只求心安。

06

曾国藩说过:“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人啊,到了什么年纪,就做什么事情,就活成应该有的样子。如果你太在乎别人的言语、脸色,还委屈自己,成就别人,那么你就会弄丢自己。

真正幸福的人,就像一杯茶,水是温热的,心是安静的。一桌一椅,一人一壶,一阵幽香,慢慢品尝,不管世界,不问世事。

茶过三道,滋味慢慢淡去,但是茶叶却撑开到了极致,如初春一样美丽。

浓淡皆有滋味,关键是品茶的心境如何。

幸福,真的不要那么复杂,单纯一些,就拥有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