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那么,你可知道,“阿波罗号”飞船登上月球后看到了什么呢?
嫦娥奔月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的确有过许多人幻想摆脱地球的束缚而飞奔月宫。这个神话和幻想在20世纪60年代末,终于成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破天荒向月面迈开了探险的第一步。
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以阿波罗命名的载人登月的航天飞船,是由运载火箭“土星5号”和“阿波罗号”飞船本体两大部分组成的,火箭有85米多髙,飞船有25米多髙。总长为110.64米,差不多相当于40层大楼那样高;它们直径有10米;总质量有3200吨。飞船由登月舱、指令舱、服务舱和脱险装置四部分构成。除整块构件外的零件就有好几百万只。
“阿波罗11号”是第一艘实现载人登月的飞船。它在1969年7月16日发射。四天以后飞到月球着陆。两名航天员在月面上活动长达2小时21分钟之久。登月舱停留月面时间有21小时18分钟。25日指令舱返回地球,在太平洋西南部溅落。三名航天员飞行153万千米,安全无恙地飞回人间。
“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是在1969年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3时31分,在月球静海西南部着陆的。着陆后,航天员打开了舱门,慢慢地走下扶梯,他们感觉到了有点轻飘飘,每走一级都要稍微停留一下,必须站稳当再行动。这是由于月面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的缘故。航天员走完九级扶梯足足花掉了三分钟。在4时零7分,航天员的左脚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这是人类踏上月面可贵的第一步,月面上出现了人类的第一个鞋印。月面上到处是像粉末一样的尘土,所以能清楚地印上鞋底的沟纹。
关于月表存在尘土的问题,过去天文工作者在地面月全食观测和雷达观测都有过类似的推论,航天员的鞋印清楚地印证了这一点。
自古以来,有多少诗人讴歌月夜,向往富丽的广寒宫。其实,月面上没有半点诗情画意。航天员登上月宫既看不到翩翩起舞的嫦娥来欢迎,也看不到广寒宫,更不见吴刚伐桂。呈现在航天员面前的是棕色的尘土、深黑的天空、满目荒凉、没有生命气息的一个死寂的世界。
航天员身着宇宙服,背驮无线电装备和仪器,手持工具,看来十分笨重,担心他行走不便,工作吃力。实际由于月球只有地球重力的1/6, 航天员毫不感到背驮的沉重,工作也十分轻松。但是,月面上黏附性远比地球要小,一不当心就要慢吞吞地跌下去,但爬起来却很容易。航天员若想试试自己跳高水平,可以跳到6.60米,几乎接近世界跳高纪录的三倍。人在月面上行走,经过航天员的实践,证明用双脚跳比步行既快又省力。
月面上没有大气,可以说是高度真空,两名宇航员不能靠空气来传播声音了。虽然他们近在咫尺,也只能靠无线电来通话。同时,强烈的阳光也不像照射到地球上时被大气吸收、散射和反射。所以月面上阳光照射到的地方,特别明亮;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几乎是绝对的黑暗,物体明暗面对比十分强烈。
航天员在月面上的活动,花费时间最多的是采集月面岩石和土壤标本。有时需要敲打大块岩石;有时夹钳岩块;有时需用钻探器,钻深3米,提取岩芯。“阿波罗15号”的航天员还曾爬上月面高耸的亚平宁山脉,并沿着环形山边缘驾驶月球车寻找特种标本。由于航天员的辛勤劳动,找到月球最古老的岩石,年龄高达46亿年,这是月球最初形成时残留下来的。
兴致勃勃的航天员,在月球上回头望望人类的故乡——地球,原来,地球也像月牙一样高悬在半空中。
航天员除了从事地质工作外,还要从事各种科学实验活动。在月面上安装了自动月震仪、激光反射器、太阳风测试仪、宇宙线探测仪、磁强计、紫外线摄影光谱仪等25种探测仪器。
从1969年到1972年底,“阿波罗号”飞船登月成功共六次。在月面上停留时间总共才不过12天零17小时,带回地球的岩石标本达472千克。活动半径最远约20千米。通过“阿波罗号”飞船登月使人类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