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头痛怎么治疗(没有经历过的妈妈真是太幸运)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5-13 08:54:26

产后伤口痛 不管是剖腹产还是顺产都要经历的伤口痛,但顺产妈妈的伤口痛因为分娩时自然撕裂或者需要会阴侧切,在产后一周左右是最难熬的,但只要不要做大幅度的动作,导致伤口崩开,日常注意定期消毒伤口以免感染,会快就会恢复了。 但需要经历剖腹产的妈妈不仅要在肚皮上留下一个刀疤,而且在麻药药效散去以后,经历肚皮的伤口痛!因为肚皮上的伤口会开始结疤,疤痕增生,局部会出现发红、凸出批图表层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痛痒的情况,又痛又痒还不能挠。这时候就要注意疤痕的消毒清洁,以免伤口感染发炎。

按压宫底痛 第二种痛苦就是茉莉妈妈的闺蜜称为“产后大boss”的按压宫底,其实不仅闺蜜要经历这种痛苦,去年的“太阳女神”谢娜也经历过按压宫底,据说谢娜在进行按压宫底的时候疼的惨叫还一直发抖。 分娩时候的痛能到达10级的话,那么按压宫底的痛就是9.2级的痛。并且每个剖腹产的妈妈都要经历:在分娩后连续几天,都要给你按压肚子,帮助妈妈排除产后恶露和积血,促进子宫收复和恢复。这层痛苦避无可避,剖腹产妈妈咬咬牙挺过去吧!

产后宫缩痛 顺产妈妈产后2~3天内,甚至在哺乳的时候,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也会使产后宫缩疼痛加剧。在分娩以后,子宫通过自行收缩,来逐步恢复到正常的大小,出现产后宫缩的时候,下腹部会鼓起,并且摸上去发硬。产后宫缩在产后2~3天左右疼痛就会消失。 产后妈妈在出现产后宫缩的时候,可以用热水袋热敷小腹部,每次敷半小时,可以缓解宫缩的疼痛。实在疼到不行,也可以在咨询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医生,帮你开点止痛药。

产后头痛 分娩结束以后,由于分娩过程中麻醉影响,再加上分娩、产褥期恶露出血,导致容易出现贫血的情况,或者坐月子期间为了照顾宝宝休息不好,错误的坐月子方式等,产后出现头痛的妈妈也不在少数。 应对产后痛疼,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是缓解产后头痛最好的方式,另外坐月子期间也要注意开窗通风,注意补充铁质,多吃含铁的食物等,都是能很好缓解产后头痛的!

产后涨奶 在哺乳期的时候,妈妈出现涨奶的情况,这是因为产后一周内,体内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使乳腺组织产生大量的乳汁,乳房变得又酸又肿……不仅宝宝喝奶成难题,妈妈也会为此感到非常痛苦,严重还会导致乳腺炎的发生。 缓解产后涨奶的痛,茉莉妈妈建议可以通过尽早让宝宝吃奶,及时疏通乳腺,另外新生宝宝喂奶是按需喂养,而不是像成年人一样“一日三餐”有规律的吃,如果宝宝想吃奶了,就应该喂给宝宝,而不要打算“攒一攒”再喂。

产后腰痛 腰痛是产后十分常见的病症,多数是妈妈产后尚未完全恢复、身体缺钙、喂奶的姿势不当,经常保持同一姿势喂奶或者过度劳累,造成腰肌劳损而出现的疼痛。 不想被产后腰痛困扰,首先要注意休息,或者调整喂奶的姿势,减轻腰部负担。母乳喂养的妈妈,可能会因为体内钙质流失过大,也会出现产后腰痛的情况,茉莉妈妈建议日常多补充钙质,注意营养均衡。

“妈妈手” 妈妈手又被称为是狭窄性腱鞘炎,产后为了照顾宝宝或者帮助产后恢复,会经常使用手腕,导致肌腱和腱鞘摩擦,严重还会出现水肿、充血、手腕疼痛、手指无力等情况。 想要缓解或者治疗妈妈手最好的方式就是减少手腕的用力,在抱宝宝的时候尽量双手抱,如果感觉手腕出现疼痛的情况,不要勉强,让手肘部分分担部分手腕部分的力量,或者干脆把宝宝放下休息。

产后排尿痛 由于分娩的时候,膀胱和尿道都会因为收到压迫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还有就是会阴侧切时的伤口痛,会使产后排尿的时候感到痛苦,但并不能因为痛而憋着不去小编,这样反而会使尿液积累在膀胱中,反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剖腹产的妈妈因为需要插导尿管,会有胀痛的感觉,在产后24小时还需要保留导尿管,并不能及时拔掉,不仅会感觉胀痛,并且还要格外小心,因为导尿管掉了你还得重新再插一次。茉莉妈妈提醒,在拔掉导尿管后,有尿意要解决,否则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引发新的疼痛。

产后痔疮 在怀孕期间胎宝宝会不断地发育,妈妈的子宫也会随之长大,盆腔内的压力增加了,就非常容易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加上怀孕期间经常都会感到排便费力或者便秘;分娩时产妇的用力不当也会对肌肉造成压迫……这些都是导致产后容易出现痔疮的原因。 产后痔疮对导致排便时非常痛苦,甚至有些产后之窗还会影响产后妈妈的睡眠和心里健康。所以产后妈妈为了避免痔疮造成的“会呼吸的痛”茉莉妈妈建议首先拒绝不良刺激,其次避免久站久坐,产后也可以做一些运动消除痔疮的隐患。

产后抑郁 不过,要茉莉妈妈说,以上的9种痛都不及这1种痛——心痛!说的就是最近成为热门话题的产后抑郁。有调查数据显示,60%到80%的女性在孕期和产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其中接近20%会发展为临床抑郁症,自杀死亡率高达15%-30%。 很多人甚至妈妈自己都以为产后抑郁是“矫情”,但其实生完宝宝以后的妈妈会非常容易感到焦虑、不安和慌乱,这时候她们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陪伴和呵护,而不是一味的挑剔甚至指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茉莉妈妈App)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