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哪几天可以烧包(连城人是怎么过七月半的)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5-30 15:35:44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中元节,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等,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

1、关于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地官节或斋孤,七月十五中元与正月十五上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并列而三。

中元节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中元民间说是鬼节。中元普度是普遍超度孤魂野鬼之意。七月初一是“开鬼门关”,七月三十是“关鬼门关”。七月这一个月,所有无祀鬼魂全从阴间出来,到人间讨吃,因此举行普度祭仪,超度孤魂。

2、龙岩人是怎么过七月半的?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正值夏收夏种结束,农闲之时。龙岩有一句谚语所说:“穷年苦节丰蔬七月半。”这里的“年”指的是过年,节指的是“端午节”,“丰蔬”指的是丰盛的宴席。过去的龙岩,和中国大多数地方一样,以农业生产为经济的主要来源。农户过年的时候,交完租子,付完各种支出后,所剩无几,只好过个“穷年”。进入农历四、五月份,新种的水稻、菜蔬还没有长成,年后才开始养的鸡鸭也还没有长大。特别是端午前后,家中的存粮也差不多告罄,那段时间是一年中最苦的。只有到了农历七月半,田里的作物才大收成,那时,农户才能高高兴兴地在家吃上“丰蔬”。

古时代,农历七月十五(是夜,有焚纸点香、拜神祭鬼之旧俗。小孩耍“柚球”(小竹竿上端插柚子、柚上插一圈香火、舞动戏耍)。新中国成立后,迷信习俗逐渐废除。老一辈的人说,“七月半,鬼拖凳”,因为这一天是鬼的节日,为了庆祝,凳子不够,要到每家每户去借凳子,才有了这个说法.这其实是人们对逝去先辈们的一种祭奠和哀思。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包发糕、芋头饼、珍珠肉圆,家准备好茶酒,鸡鸭、水果、花生糖等等,摆在屋子的正北方向,供奉先人,在门前焚烧纸钱,燃放爆竹,祭祀祖先。大人们呼喝着孩子,别到处乱跑,嘱咐着天黑前一定要回家,对于鬼神的畏惧使这个节日充满了神秘色彩。

3、龙岩人话中元节

记者采访了解到,龙岩各个县(市、区)过中元节的时间不一样,即使同一个县过节时间也不一样,有过十四的,也有过十五的,还有十四十五两天都过的,还有少部分地方是不过中元节的。

市民:“我上杭老家是过十五,有些地方是过十四,我们这边是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比如抬菩萨,一般是十一、十二就开始,持续到十五那天。一般都是要吃斋的,年年如此。”

市民:“我是连城的,过十四十五两天,第一天会吃很多菜,第二天比较随意。很少过一天的,一般都是两天一起过。”

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何志溪:“中元节主要是2个,一个就是鬼节,一个是盂兰盆节,起源现在有好几种讲法,各地不一样,最突出的就是讲鬼节,实际上这个是中国四大祭祖节庆之一,就是怀念祖先,敬祖报本。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现在中元节习俗已不像古代那样受人重视,到了七月十五这一天,还会有些人去祭扫祖坟,烧纸、上供,这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了,但其形式本身仍有某种价值存在,因此要挖掘弘扬其存在的正能量,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何志溪:“有些积极意义要继续弘扬,比如大爱无疆,崇宗敬祖,挖掘这些正能量的东西,中元节是一种民俗文化,一种载体。

4、在龙岩又有哪些关于中元节的习俗?

福建省关于中元节习俗各不同,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莆仙有“家祭”、“公妈热”、“送纸”、“金粿”等习俗。

龙岩有“穷年、苦节、丰盛七月半”之谚语,意为旧社会许多人欠债过年,穷开心,端午节早稻未登场,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只有七月半,夏收夏种结束,有粮也有闲,所以在此日中午备办丰盛筵席,大吃大喝一番,既祭拜祖先,也庆祝丰收。

新罗地区

新罗区的“七月半”。正值夏收夏种结束,农闲之时。谚语“穷年、苦节、丰蔬七月半”。午饭加餐(龙岩有部分张姓人家,不过此节)。是夜,有焚纸点香、拜神祭鬼之旧俗。小孩耍“柚球”(小竹竿上端插柚子、柚上插一圈香火、舞动戏耍)。建国后,迷信习俗逐渐废除。据了解,现在我们新罗的鬼节习俗就只有做一种用米粉和红糖做成的圆子(一种糕点)祭祖和午饭加餐的习俗了。

 

永定地区

永定地区将旧历七月十五日称作“七月半”,也俗称“鬼节”,村落及土楼的人们“白天敬祖先、晚上祭鬼神”,白天到祖祠、祖堂摆酒食、斋果祭祖先,晚上放河灯等。现在一些地方已经不做祭祀仪式而演变为亲朋好友互相走动。  

连城地区

连城县城关七月十四、乡下七月十五过“七月半”。相传古时因市上猪肉供不应求,官司打到县衙门,于是县官判定城关乡下错开一天。过去各家在大厅放三牲供奉祖先,晚餐时请祖先入席、晚餐后焚香烛。近年来开始出现此日不做祭祀仪式的倾向。

长汀地区

长汀的中元节一般有两天,农历七月十四和七月十五,过去长汀七月十四早餐有烧包(分两种:一种是红纸做的,叫“菩萨包”;另一种是白纸或黄纸做的。)和晚上插夜香的习俗,但现在有些习俗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5、中元节相关习俗

丰蔬七月半

丰蔬七月半

1、丰蔬七月半 

2、糯米糍 3、姜鸡

4、鸭汤 5、踏碓或石臼

丰蔬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正值夏收夏种结束,农闲之时。谚语“穷年、苦节、丰蔬七月半”。午饭加餐(龙岩有部分张姓人家,不过此节)。是夜,有焚纸点香、拜神祭鬼之旧俗。小孩耍“柚球”(小竹竿上端插柚子、柚上插一圈香火、舞动戏耍)。建国后,迷信习俗逐渐废除。

SPRING

糯米糍

现打现卖的糍粑,口感好,有韧性,糯香扑鼻,是个老少皆宜爱吃的货。在龙岩每逢各种宴席,和羊鱼、食锦一样是一个传统上桌的菜。

姜鸡

姜鸡,顾名思义,乃是以姜和鸡烹制而成。二者溶为一体,形成一种浓郁的香辣型美味,醇香袭鼻。它用姜极多,然而多不辣口,其汁渗透鸡肉,使之格外鲜美柔嫩,甘爽宜人。

鸭汤

鸭汤,做法简单,品味鲜香,喝鸭汤有益健康。从营养角度来讲,鸭子的营养成分多样化,符合人体进补的特点。

踏碓或石臼

臼米的工具:实用的踏碓是木质的,底部长木一端有一个凹坑,放入待加工的谷物,上部长木臂一端安装击锤,人踩踏另一端,使击锤冲捣谷物,脱去皮壳。

老鹰山庄 大厨(79岁)

祭祀祖先

在客家地区,过中元节流传着一个重要的习俗——吃鸭肉。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有着一个古老的说法:每至中元节,地里的果实已经陆续成熟了。到了七月十四这天,客家地区的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准备丰富的美食,隆重庆祝这个即将迎来丰收的日子;并要祭祀先人,向先人汇报这一年的收成,祈求祖先保佑来年大丰收。

放河灯

部分客家地区还流传在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河灯是用上过蜡的红纸剪成荷花、鱼、船等形状,里面安上一根纸捻,入夜由僧人带至船上。僧人在船上设坛诵经念佛,追荐亡灵,祈求消灾降福。烧过祭文后,僧人在河灯里注入灯油,点亮放入江中。

相传这一民俗源于南朝,至唐代由客家先民将其从中原带到了南方。当时,客家先民经连年的战乱长途的跋涉来到南方地区定居后,为了追思因战乱和迁徙中故去的亲朋好友,每逢中元节便邀请僧人超渡亡灵,由飘飘悠悠的河灯带去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在客家地区,中元节是忌放鞭炮,据说中元节上祖亡灵返阳享供,如放鞭炮有驱逐之意,故不放鞭炮。

煮豆腐

这是客家人少不了的一道菜,他们喜欢用石磨磨自家种植的优质黄豆做豆腐。做豆腐是一件复杂的技艺,打浆、火候和放石膏量都很讲究。豆腐做好后用刀切成薄片,放进锅里,淋上菜油,用慢火加热,几分钟后即可祭祀和食用。

客家擂茶

客家人过“七月半”时,要采几片新鲜薄荷叶,放进擂钵捣烂,再加入沸水、调料即可,祭祀后随手端起一碗,一饮而尽,既清凉又解渴;除外“七月半”客家人还会做炒米、炒豆子吃。

舞“稻草龙”

旧时,客家人过“七月半”还有舞“稻草龙”的习俗,整条龙全用稻草做成,完工后龙身上遍插线香,而在龙头、龙身、龙尾的中间则分别点一根蜡烛,这种“稻草龙”在节前就须制作好,一般是七节或九节,插上竹竿就成了,七月十五夜里,孩子们举着“稻草龙”挨家挨户串门,索要线香蜡烛,村民们大方赠送。

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过节,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

吃鸭肉

中元节祭拜祖先的祭品中必须选用鸭子代替鸡作贡品,因为鸡的爪子往后刨,会把给祖先送去的钱物都给刨出来,如此,后辈的心意就传不到祖先那里,所以就派鸭子作为祭祀的使者。

为什么派鸭子作为祭祀的使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去“阴间”要渡河,河上仅有一座奈何桥,送祭品的“使者”又不计其数,于是这座桥就会变得拥挤,“使者”甚至无法过桥。而鸭子则可以带着给祖先的祭品游到对岸,所以在中元节当天的祭祀品以鸭子为主。祭祀仪式完毕后,剩下的鸭子,人们就会将其“散福”(即食用),据传食用鸭肉还能驱魔辟邪,所以便留传了在中元节吃鸭肉的习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移风易俗的提倡宣扬,现在中元节的一些习俗已不像古代那样受人重视,一些习俗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了,人们更注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挖掘传统节日的积极意义……

相关链接:

你听说过龙岩张家人不过七月半吗?

东肖溪兜姓张的人没有过七月半,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农历七月十五,溪兜村张姓的祖先把外孙接过来过“七月半”。谁知,吃饭时,外孙喉咙突然不小心被鸡骨头卡住了,他双眼翻白,两腿乱蹬,不一会儿就咽气了。自外孙死后,外祖父日夜难眠,怨恨自己没照顾好外孙,把喜事变成了坏事。于是他对子孙说:“从此以后,咱们张家不再过‘七月半’了。”自此以后,张家子孙后代都不再过“七月半”。村里也留下“姓张仔无‘七月半’,走户离消散”的顺口溜。后来经济逐渐发达,溪兜张姓人家,很多人都过七月十四,但一定是不杀鸡。

看完这么多中元节的习俗

@连城人

在你的家乡是如何过中元节的呢?

你又有哪些节日寄语呢?

欢迎大家留言!

来源/龙岩旅游交通广播FM946 龙岩人民广播电台FM925 文旅龙岩 e龙岩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