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话题终结者(经常把天聊死)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6-02 21:53:06

明星黄磊和蔡康永经常因为“会说话、情商高”上热搜,而另一些明星经常因为“说话不过大脑、情商低”上热搜。这个时代越来越强调沟通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沟通。老师和学生沟通,领导和下属沟通,售货员和顾客沟通,设计师和客户沟通。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与不同的人沟通,但是,沟通能力好像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在同一水准,经常不自知地成为“话题终结者”。

话题终结者的第一招:提出解决意见

A: “同事总认为我把自己的活都推给他了,我真没有。”

B: “你应该……”

在他人求助时,我们往往喜欢提出解决意见——“你应该”“你最好”。有时,这类人际互动模式既像智者给凡人指点迷津,又像老师给学生讲数学题:“你提出问题,我负责解答”。一方是真心实意地想要帮助另一方解决问题——这些办法也许有效,但往往得不到对方的重视。不仅如此,这种方式往往会把对方推得更远,把彼此的关系弄得更僵。

助人的一方对此迷惑不解:“我是在为她好,我说得这么有道理,她为什么不听?”事实上,这种沟通模式潜藏的观念是“我行,你不行”,“你真蠢,我真棒”。当这种沟通模式长期出现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就你行,就你能干”,从而损害双方的关系。事实上,许多人在沟通中只想宣泄情绪,不是真的需要解决办法。

话题终结者的第二招:评判

A: “我老公每天晚上都说有应酬,我一个人看着宝宝实在太累了。”

B: “你太心软了,这么下去迟早累垮自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有效人际沟通的障碍是人们太喜欢评判。妄加评判的典型表现是批评。批评分为批评错误与批评特质。批评错误是指批评说错的话、办错的事。“你看看,这件事你做错了吧。”这是批评错误。批评特质是指批评这个人的性格与特点。“你这种人,就是烂泥扶不上墙。”这是批评特质。批评特质比批评错误更让人难以接受。

一些人总会说“我批评是对事不对人”。事实上,事是人做的,人和事怎么分得开?我们在短期沟通中不能得到全部信息,不假思索地评论,很容易犯管中窥豹的错误;在长期沟通中由于刻板印象,让我们很容易把之前的观念带入到当下的情境之中。

话题终结者的第三招:转移话题

A: “我最近股票亏惨了,几十万都亏进去了,我和老公为这事情吵了好几架。”

B: “我听说隔壁办公室的小王已经亏了几十万了……”

我们在交谈中经常会出现“貌合神离”:他在说东,你在谈西;他谈论自己,你谈论隔壁小王。转移话题是常见的沟通障碍。有时,我们转换话题是有意识的,因为这些话题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或者认为对方小题大做,喋喋不休地抱怨让人心烦。但是,有时,我们转移话题是无意识的,因为这些话题让我们感到无聊或者引起我们其他联想,转到我们知道的、感兴趣的话题上。

如何避免成为话题终结者?

成为优秀的表达者,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表达与倾听。成为话题终结者的原因是既不善于表达,也不善于倾听。改善沟通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只提出几个建议。

表达方面:沟通是双方的互动。当你不知道别人聊天的目的是什么,请不要急于做出判断。别人可能只是为了发泄不满、宣泄情绪,而你认为对方要找到“治病良方”,这就会让你们的沟通无效。沟通时,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反馈技巧——你可以选择复述说话者消息中所表达的情感或内容。比如听到对方犹豫不决,你可以说“你有点矛盾,不知道选哪一种更好”。你还可以整合你听到的话语。对方的话语可能是零散的、细碎的,那么,你可以把它们整合,反馈给对方。

倾听方面:“听见”和“倾听”是两个概念。听见是一种生理过程,声音输入到耳朵,大脑进行处理。倾听是一种心理过程,主动解释和理解别人所说的话。你可能听见对方的话,却没有听懂对方在表达什么。这就需要在沟通的时候不要占据全部谈话的时间,尽可能做到密切关注对方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并且与对方保持适度的目光接触,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就像公元前3世纪的齐诺说的“我们有两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的原因就是我们可以少说多听”。如果你不是在演讲,那么,有效沟通的第一秘诀就是多说不如多听。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