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内容顺口溜(这货居然不是“口”字)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6-03 02:05:37

都说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意思相近的,读音相近的,字形相近的,多音字,多意字,异体字,繁体字……嗯,心疼一下母语不是汉语却要学习汉字的人。

今天偶然发现有俩字一直看错了许多年,于是决定来考考大家的视力文化水平,玩一次“汉字来找茬”,顺便自检一下。

(阅读本文前请保持清醒,自备眼药水与眼保健操。读完后产生怀疑人生的感觉,小编概不负责)

看清楚了吗?

“胄”(zhòu),上下结构,上“由”下“月”,指的是帝王或者贵族的后裔。

“冑”(zhòu),上下结构,上“由”下“冃(mào,古通帽)”,指的是古代兵士作战时所戴的帽子,即头盔。

青铜冑

两个字虽然都读zhòu,但是意思却大不一样,别再写成“甲胄”了哦。第二题走起!

这个相对简单许多,“毫”(háo)字下边是“毛”,指细长而尖的毛;而“亳 (bó)”字下边是乇(tuō,委托。或zhé,草叶)。经常听见有亳州人说,我们家乡不是毫州!!!

注意看,两个字右边的字不一样,导致左边的字是“姬”(jī),指女子的美称;右边是“姫”(zhěn),指谨慎。这个也是时常有人写错的字。

左边是“壶”,装水的容器;右边是“(kǔn)”,宫中道路上有拱形的门。

左边是“丐”(ɡài),乞讨的人;右边是“丏”(miǎn),避箭的短墙。

这些难不住你?古人说:那我们提高一下难度。

懵了吗?哪个才是“口”?答案是左边的。右边的字是“囗(guó)”古同“国”。同时还有一个读音念wéi,古同“围”。

回答“左边是一小口,右边是一大口”的零分!

不…不对吗?

直说了,“cuān丸子”就是这俩里的一个。你可以花几秒想想是哪个。

馋了?答对才能吃!

左边的是“汆”(cuān),指用开水把食物煮了;右边是“氽”(tǔn),指用油把食物炸了,一个“入”一个“人”,古人都能分出这么细的两种方法……

这两个字我看的时候看了半天,终于看出是下边的撇进不进“口”里……

这两个字都是“晚”,意思也都是指夜间,时间晚的意思,只不过另一个属于它的异形字。

这回是两个不一样的字,仔细观察部首。左边的“墫”(zūn/dūn)部首是“土”,读 zūn时,古同“樽”,也就是一种酒杯;读 dūn 时,古同“蹲”,蹲下的意思。右边的“壿”部首是“士”,同蹲。

左边是“戊”(wù),天干的第五位;中间是“戌”(xū),地支的第十一位;右边是“戍”(shù),军队防守。小编特别感谢自己的历史老师在教“戊戌变法”这一课的时候,说了一句关于这仨字的顺口溜:“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使我从没有弄错过这三位。

戊戌六君子

左边是“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中间是“茶”(chá),中国传统饮品;右边是“荼”(tú),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和茅草的白花。

坚持到这里的同学,不是文化水平高就是视力极好,反正小编写这个的时候快瞎了。看了这么多长得像的汉字,我算是“悟出”了古人造字的方针:那就是加横,加竖,加点。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