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球有月球这么大的卫星(为什么地球会拥有月球如此巨大的卫星)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6-23 08:37:56

眼见为实,先来看数据分析:

图一:行星/矮行星和其最大卫星半径,质量和体积大小。R⊕,M⊕,V⊕这三个单位,是指以地球为单位1,来衡量其他天体的相对大小。这个单位在天文学研究中非常实用。

图一

图二:行星/矮行星和其最大卫星半径,质量和体积的比例大小。

图二

可以看出,以木星为首气体行星和其天然卫星的比例很小,无论是半径,质量,还是体积对比。巨行星中比例最大的是海王星-海卫一,海卫一的半径和质量也仅有海王星的5.5%和0.027%。体积比例最大的土星-土卫六,土卫六的体积也只有土星的0.086%,连零头都算不上。

相比之下,岩石行星中:火星和火卫一的比例也很悬殊,甚至超过了气体行星的比例。而水星和金星因为离太阳太近所以没有天然卫星。只有地月系和冥卫系统很特殊。冥王星和卡戎比例位居首位:卡戎的半径,质量和体积相当于冥王星的一半, 11.36%和13.825%。

而地月系的比例也非常大,月球的半径约等于地球的四分之一,49个月球=1个地球体积,81个月球=1个地球质量。如果不是因为地月公共质心尚在地表以下约1650公里(毕竟地球质量比重大),月球都不能视为地球的天然卫星,而是行星了!

像冥王星和卡戎的公共质心就已经跑出冥王星地表了,所以两颗星互相围绕公转,互相已经被潮汐锁定了(图三,永远以一面面向对方)。而地球还远远没有到被月球潮汐锁定的地步。因此有天文学家认定卡戎不能算作卫星,而是和冥王星一样的矮行星。

图三

至于地月和冥卫系统比例如此接近的原因,和天然卫星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天然卫星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同源说;第二,捕获说。

同源说是指,卫星和其母星在同一片吸积云中共同形成。吸积云中的大部分物质凝聚成母行星,剩余的”边角料“就成了卫星。这类形成的卫星容易出现大型卫星,而且都是同步卫星/规则卫星(公转方向和母行星自转方向相同)。像木星的四个伽利略大卫星,土星的土卫六和6颗中型卫星就是这样形成的。

而捕获说就是指,周边的小天体误闯进行星的引力范围,行星凭借引力把小天体变成了自己的天然卫星。这类卫星除海卫一以外,全部都是小型卫星,而且都是逆行卫星/不规则卫星(公转方向和母行星自转方向相反)。而且这类卫星将来的命运,要么和母行星相撞而亡,要么会逐渐远离以至逃离母行星

行星的引力范围被称为希尔球。一般来说,离太阳越远的大行星,希尔球越大。在希尔球内部的卫星基本都跑不出去,但是在希尔球半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以外的卫星,很容易摆脱行星的引力,逃逸出去。

如火卫一和海卫一,将来就会撞上火星和海王星,或者被它们的引力给撕裂成光环。而火卫二正在逐渐远离火星,迟早是会离开火星的希尔球的。

图四: 地月系

而月球不太可能属于这两种情况。如果月球是吸积盘形成的,地球离太阳那么近,吸积云中仅有的一点”边角料“都有可能被太阳吸走,不足以形成如此巨大的天然卫星。而且地月的平均化学成分差别很大,月壤也比地球的岩石古老许多。

捕获说那就更不可能,像月球这么大质量的天体,以地球的引力,连让月球”刹车“减速都很难做到,更谬论捕获。捕获只有在行星对小天体占据碾压优势的时候才能成功。

但根据对月球土壤的分析发现,月壤和地球土壤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因此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认为:在地球早期因为自转速度太快,强大的离心力导致赤道两侧鼓起,最终赤道部分的物质分裂出来形成月球。其脱落的部分,就是今天的太平洋。但这一理论无法解释月球的密度(3.344 g/cm³)为什么比地球(5.5078 g/m³)差那么多。要知道,地球可是太阳系密度最大的天体,没有之一

因此撞击说成了目前最主流的说法:在太阳系形成早期(约45亿年前),一颗和火星一样大小的行星撞击了地球。行星破碎后,密度大的部分立刻被地球的引力吸住;而密度小的部分因为撞击得离地球更远,就聚集起来形成了月球。

图五: 地月系

这个假说基本解释了其他说法的漏洞,因此普遍被学术界所认可。关键在于,火星般大小的天体撞击,解释了月球如此偏大的原因。火星的质量约是地球的10.7%,而月球是地球的1.23%。如果这个假说成立,意味着该行星大部分物质(主要是密度大的)和地球合而为一了,少部分物质才形成了月球。即:“马太效应”。这种物质形成过程中的分配比例,和同源说的情况是比较类似的。

而现在我们发现,柯伊伯带有很多的矮行星,甚至海卫一就原本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因此,一个柯伊伯带天体撞击冥王星形成卡戎,同样的情景再度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喜欢宇宙知识,不妨点赞加关注哦!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