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哪里不好看了(“工匠精神”不等于守旧)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7-05 16:07:13

2012年以前,中国荧幕上有关美食的栏目要么是厨师在摄影棚内教人做菜,要么是主持人出镜去餐厅吃吃喝喝。

直到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的出现才扭转了局面。

这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特色饮食文化。

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还带给观众美的享受,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


第一季的热潮未过,《舌尖2》、《舌尖3》又迅速进入观众视野。

令人惊讶的是,今年2月19日,《舌尖3》在万众瞩目下重回荧屏,但播出后口碑却大不如前。

从首集播出到第八集《合》播完,豆瓣评分从8.1分,掉到目前的4.1分,难与《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和第二季播出后的豆瓣评分9.3分和8.4分相提并论。

- 为什么《舌尖3》变得不好看了?

-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背后团队大换血:导演和制作公司的巨大变动,虽然披着《舌尖》的外壳,内在功力却大不如前。破碎的剪辑与叙事手法让观众看得头昏眼花,再加上50分钟不短的片长、缺少着重刺激点的设置,让乏味的套路显得更加不够吸引眼球。

2、贯穿全片的“离题感”:

第三季共8集,主题分别是“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可以看出,这一季导演希望脱离出前两季单纯围绕美食的框架,本意寻求区别于前两季的突破,但无奈有些用力过猛,矫枉过正。

一部标榜美食主题的纪录片,却对美食匆匆带过,不免令人失望。

3、多处错误丢失信服力

除了在微博上被大V们被指出的多处科学性错误,《舌尖3》还犯了不少常识性错误:例如水盆羊肉不该在回民街拍,所谓“花打四门”也不过是花拳绣腿,把“钵钵鸡”叫成“麻辣烫”等。

内容真实且科学,是一部纪录片的底线,漏洞百出的代价自然是观众的离席。

4、对工匠精神的落后解读

《舌尖3》多处表达了对现代科学的嗤之以鼻,将“古法制作”奉为圣经,似乎只有一辈子古法制作美食,才算得上有工匠精神。这看似是一种寻求“田园牧歌”式的简朴,实质上就是一种落后。

事实上,工匠精神与现代化并不矛盾,真正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钻研,而不是守旧。

不久前,《舌尖》前两季美食顾问张新民老师 ,为食客们推荐了一款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它是工匠精神与现代化的完美结合——


美食菜谱:鸡汁灼鲜鲍、炭烤鲜鲍……隔着屏幕都感受到菜品诱人的香气。

不仅味道鲜美,皇金鲍更是一次高科技与美食相结合的伟大革新——


皇金鲍拥有厦门大学鲍鱼育种团队的全程技术支持

该团队致力于鲍鱼育种养殖研究近20年

研究水平国际领先

每一只皇金鲍苗种在进入海区吊养前

都经过层层的种质评测

全程物联网水质监控、科学喂养纯天然海藻

精心培育下的皇金鲍比普通鲍鱼度夏成活率高25%

因此有机会成长到三头的大小(三头鲍,就是指三只鲍鱼就有一斤重哦!)

对比图1

对比图2

可以说,

皇金鲍是真正的“中国智造”。

以后再也不是欧洲国家独占大鲍鱼的头衔。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