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将腰下剑直斩楼兰是谁写的诗(为什么古代的诗人那么讨厌楼兰)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7-08 08:46:04

提起历史上的神秘古国,楼兰绝对可以榜上有名。因为这个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国家,却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了古人的诗词当中。

那么楼兰到底做了什么,让各朝代的文人墨客都如此憎恨呢?写到楼兰就是毁灭它呢?

比如唐代的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和“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宋代的辛弃疾“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唐代的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可见,在不少的诗词中,对于楼兰都是带着非常强烈的敌意的。

这就要楼兰的特殊地理位置说起,在《汉书 西域传》有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长安6100里,户千五百七十四,口万四千一百,他们离首都又远又小,怎么敢招惹当时那么强大的大汉朝呢?

这么小楼兰,在大汉和匈奴之间就应该安分守己左右逢源,毕竟左右两边都是大国,在夹缝中生存就不应该得罪两边的大国。但是楼兰这个国家奇葩的很却是以截杀我们出使西域的汉代使者而出名。而且这个事情并不是一次两次,在《汉书》的《西域传》有写到,楼兰国被匈奴所挑拨,多次截杀了汉使。

  不仅仅是截杀汉使,而且楼兰夹在匈奴和大汉的中间,一直是一个墙头草的角色,有时候攀附匈奴,有时候又归附到汉里。史书上记载说,楼兰国不属于两国阵营,没有办法自己得到安宁。它时常作为匈奴的耳目来刺探汉朝的军情,时常有假意归顺我们,其实内在并不是向着我们。

 如果真的中立国自然不会惹人讨厌,主要在于楼兰多次截杀了汉使,却从来不曾截杀过匈奴的使臣。这就很明显了,虽然它在大汉和匈奴中间,其实还是偏向西域更多的。当然汉代的将领也不是这么软弱的,一次汉使出征西域,路过楼兰的时候直接把楼兰的国王杀了,一雪前耻。这个事件也千古流传载入史书。

  当时出使的使臣杀了国王,还把他的头挂在城墙上面,用来警告楼兰里的民众不要妄想跟中原作对,不然就是这样的下场。李白的那句诗: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应该也是受到这件事情的刺激有感而发,想要学习那个汉使去报效国家,杀楼兰的首领来警戒后世不要再妄图跟中原作对。

  这样一来楼兰这个国家的确是挺让人讨厌的,你安分当你的中立国就行了以大汉的大国气度不会跟你计较什么,顶多朝贡一番即可,我们还能给你点庇护。但是这样不分是非黑白劫杀汉使,眼里只看的到利益,妄图去挑衅大国的威严,自然会被古人打为敌人,杀之而后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