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是2018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如今5年时间过去,我们会发现在现代军事战争这一题材,仍然没有类似的电影出现。
虽然有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和《流浪地球2》大获成功,但许多军事战争影迷却感觉有些失望。
或许这一现象与这几年的疫情和俄乌冲突有关,当现实世界和平安定时,人们想要看到电影作品中展现的激烈对抗和冲突,但是当世界陷于动乱之时,人们反而更希望看到秩序和稳定。
其实《红海行动》这样的电影,只是将暴力冲突作为表现形式,而不是在鼓吹暴力,其内核反而是维护和平和正义,电影中的反派才是破坏和平的罪魁祸首。
《战狼2》同样是现代军事战争题材的电影,《战狼2》在知名度上比《红海行动》更胜一筹,这既是因为占据了同题材电影的先发优势,也有《战狼2》以个人叙事为主、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因素。
不少观众认为《红海行动》不如《战狼2》,而从票房来看,《战狼2》56.8亿的票房位列亚洲电影票房第一,《红海行动》票房未能超过《战狼2》,但还是拿下了36亿的高票房。
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一下这两部影片,看看《红海行动》究竟为什么无法超越《战狼2》。
剧情设计比较《战狼2》和《红海行动》两部影片的剧情,都围绕着中国军人的使命和责任展开,体现了他们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精神。
《战狼2》讲述了冷锋为了解救战友、保护非洲难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和职责担当。
而《红海行动》则改编自真实事件,演绎了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描绘了军人们的无私奉献和团队合作精神。
《战狼2》通过主线剧情的展开以及一些副线故事的穿插,使整个故事更加复杂且庞大,更加突出个人英雄主义。
而《红海行动》则更侧重于主线剧情的发展,表现的是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更像是主旋律影片。
观众更喜欢个人英雄主义而非主旋律影片。
《战狼2》在剧情上比《红海行动》更能引起观众共鸣,而且《战狼2》从始至终都以冷锋作为独立主角,观众也更容易代入其中。
《战狼2》成功地打破了传统的中国英雄形象,通过冷锋这一真实、阳刚且血性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奋斗精神和职责担当。
而《红海行动》更偏向于主旋律影片,可能没有引起一些观众的共鸣。
叙事结构比较在叙事结构上,《战狼2》和《红海行动》都使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手法,开局就遭遇事件,然后通过回溯或闪回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示给观众。
这种手法可以增加观众的观影体验,提高影片的紧凑感和悬念性。
然而,在具体呈现方式上,两部影片略有不同。
《战狼2》通过在故事前半部分的场景交错切换,以及一系列快速的闪回,展示了主人公的过去经历和成长。
而《红海行动》则更注重当下故事的发展,主要角色的过往经历存在大量留白,观众只能从人物的行动和习惯上,去推测他们过去是什么样的人。
两部影片的叙事节奏也有所不同。《战狼2》整体剧情较为紧凑,激烈的战斗场面接连上演,使观众一直被紧张的氛围吸引。
而《红海行动》则注重对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线的发展,节奏相对略显缓慢,更注重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情感冲突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比较两部电影的叙事手法和节奏,可以发现《红海行动》相对于《战狼2》缺乏丰富的叙事,剧情虽长,但不够紧凑。
人物刻画比较《战狼2》中的主人公冷锋重新定义了中国式英雄形象,展现了真实、人性化、阳刚血性、强悍的自我生存意志以及人道主义情怀,并承担起捍卫正义和扶危救弱的责任。
在外形、动作表现力和个人情感处理上,冷锋展现出了健康小麦肤色、原始力量之美的肌肉线条,果敢机敏和干练的动作表演,以及对亲人和妇女儿童的关怀。
冷锋的形象源于非完美的真实基础,他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方式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同!
《红海行动》在人物塑造上同样有模仿西方好莱坞的痕迹,但人物的团结协作精神更能体现中国特色。
《红海行动》对《战狼 2》最明显的一个不同,就是更加注重对民族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强调与复归。
《红海行动》中的人物是有牺牲的,而他们宁愿牺牲也不愿撤离,为的是维护集体的利益。
在战斗中的群体性对抗和力量输出是《红海行动》集体主义的显著表征,凭借着团队成员间默契的合作,“蛟龙”才得以成为“勇者无惧、强者无敌”的海军战队。
结语:尽管《红海行动》的投资更多,但在故事叙述、人物塑造和观众共鸣等方面没有超越《战狼2》。
《战狼2》通过真实、人性化的形象塑造,丰富的故事情节以及引起观众共鸣的情感体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战狼2》更受观众喜爱,这也证明了中国电影更需要的是能引起观众共鸣。
最后,希望中国电影能够取得更大突破和创新,展现出中国式英雄形象的真实面貌。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