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怎么产生的科普(我从哪里来)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7-31 16:36:47

血小板是人体中一种神奇的细胞碎片,人体中奇葩的细胞多种多样,我们通常认为细胞都应该有一个指挥中心——细胞核,细胞核里面有完善的遗传物质,这些遗传物质以双螺旋的形式存在,也就是染色体,染色体中有大量的DNA构成,这些DNA负责遗传相关的特性给下一代细胞,也负责按照DNA里的密码来表达蛋白质,形成相应的功能,血小板内部是没有遗传物质的,没有细胞和也没有DNA,它的主要功能和堵在堤坝缺口的沙袋一样,主要功能是用自己的身体堵塞破开的血管,起到止血作用,它们来源于骨髓中的巨细胞“脱屑”,没有血小板的人是不可能生存的,和“血友病”差不多,最终全身出血而亡。

按照血小板正常参考值100-300,血小板低于或高于正常都有问题,血小板低于正常,首选要找出其中的原因。血小板减少常见原因包括:

1.血小板生成减少 比如先天性疾病,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后天的血液性疾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血病等,不过血液性疾病通常伴有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异常。另外肿瘤细胞浸润骨髓,病毒感染,辐射等也会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

2.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感染等会引起血小板破坏,另外,烧伤,蛇咬伤也会引起血小板过度破坏。一些免疫性疾病会出现血小板下降,比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输血产生血小板抗体等。

3.药物引起 有些抗结核药,如利福平;抗生素类,如青霉素,头孢类;解热镇痛药物;磺脲类降糖药;利尿剂、镇静催眠药物等都有可能引起血小板降低。所有的化疗药物会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外周血小板破坏过多。

4.脾功能亢进 对于肝硬化病人,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在脾脏分布过多,滞留,被破坏,使得外周血小板下降。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下降时,会使得凝血功能下降,皮肤容易出现瘀点瘀斑,血小板低于50,出血的风险会增加,低于30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比如颅内出血,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治疗上最主要是找出病因,必要时做骨髓穿刺明确,根据具体原因给出不同的治疗。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