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高分答题技巧
记叙文 散文 小说: (人或事)
一、 中心: 1、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 2、赞美和怀念(思念)的感情 或批评、讽刺了什么(注意褒贬词语的运用) 3、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二、写法: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 ①、议论的作用: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突出中心(分析原文)
②、描写 A、人物描写: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外貌、肖像 作用:分析原文:为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心理、心情服务; (注意运 B、侧面描写:突出表现正面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 用于自己 C、细节描写:突出表现正面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 的写作中) D、环境描写(作用) :
1、交代背景; 2、衬托人物心情; 3、渲染气氛; 4、推动故事 情节发展; 5、突出人物精神、品质、性格 6、表现人物心理发展变化过程。 (两处或两处以上) ③、抒情:抒发了„„„„的感情
2、人的感官:眼 耳 舌 鼻 身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 作用:突出表现了被描写的事物的特点(分析原文)
3、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①、倒叙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急于了解事情的经过 ②、插叙的作用:插一段与原文相关的人或事,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4、主人公:只有一个、其他的人物为衬托的作用
5、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叙述。
6、线索:时间、空间、事件、游踪、感情或感情变化
7、以小见大:用平凡的小事表达大的品质。
8、托物言志
9、欲扬先抑: 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和性格。
10、详略安排: 详写的作用:便于集中刻画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1,结构层次: ①、铺垫:上文对下文 写了什么、为下文什么做铺垫; (什么指的是原文 分析原文) ②、呼应:下文对上文 写了什么、呼应了上文什么(分析原文) ③、过渡:承上启下、 (过渡句、过渡段) ④、结构层次:总分、 分总 、总分总 ⑤、开头:总领全文 奠定了赞美感情基调 ⑥、结尾:议论 抒情 (作用同上) 反问句:引起读者广阔想象余地、回味无穷。
12、对比:两个事、物、话、动作等 (无主次之分) 突出表现了被对比事物的特点
13、衬托: (有主次之分) 突出表现主要事物的特点
14、语言特点: ①、生动形象; A、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 等 B、动词 形容词 ②、幽默、风趣、诙谐; ③、朴实、平淡、简洁; 三、分析句子的含义: 1、变抽象描写为通俗易懂的话。 2、没有字数限制,尽量多写一些,把事情交代清楚。 3、善于从原文中找答案 (字、词、句子)
四、谈感受、启示、看法: 1、要围绕中心谈 2、用关联词语: “要„不要„”“只有„„才„”“只要„„就„” ;等形式 3、 也可用自己的具体经历或事实; 4、字数要多。 五、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写了什么事; 2、深层含义:人物精神、品质、性格 (文章中心)
基础知识方法
一、病句的类型
<一>语序不当:
1、词序不当:词与词的组合有一定顺序: ①并列短语出现时注意语序 (出现并列短语还要注意:搭配、交叉关系和从属关系等问题) ②前后两个单句主语一致或不一致时,注意主语与关联词语的顺序 一致时 主语放前 ③前后两个句子要注意词语的对应 不一致时 主语放后
④作定语的词语与作状语的词语互换 ⑤定语的顺序:所属 数量 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 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有 的 放在 无 的 前) ⑥状语的顺序: 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表时间或处所的 表范围的 表情态或程度的 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2、主客颠倒,不合乎逻辑
3、句子成分的顺序不当 完整的单句句子成分是:状, (定)主 [状] 谓 <补> (定) 宾 (尤其注意定状互换)
4、语序不当 主要是复句中,递进关系,前后两句互换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 修饰语和中心语: 定语和主语 2、动宾搭配: 状语和谓语 3、主宾搭配: 谓语和补语 4、关联词语搭配: 常见:并列:不是„而是„, 既„又„ 条件:只有„才„, 只要„就„, 不管(不论)„都„ 假设:如果„就„, 即使„也„, 倘若„就„ 因果: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 选择: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转折:虽然„但是„ 递进:不但„而且„, 不仅„而且(也)„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主语残缺 ①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例如:通过„„) ②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即:前后 n 个单句,由于主语不一致,而作者也没有写,读者弄不清 ③滥用省略使分句中的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状语过长) 3、宾语残缺: (定语过长) 4、附加成分残缺: (少分别) 5、成分赘余: 常常造成重复、啰嗦的语病 常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及助词“的”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2、藕断丝连: 即: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部分的开头。
<五>表意不明:1、有歧义:即一句话具有多种解释从而让人不好把握的现象。 2、指代不明: (指示代词这出现时)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近、左右等) 2、概念不清: (注意概念的交叉关系和从属关系不能写成并列关系) 3、否定失当: (且记反问句也是一重否定) 奇 表否定 4、不合事理: (说话不能太绝对) 偶 表肯定
二、修辞:
1、比喻:明喻 本体 喻词: 暗喻 本体 喻词: 借喻 (仿佛、好像) (是、成为) 喻体 喻体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被比喻事物的特点 (注意:比喻中本体、喻体一定要有相似点) ①、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②、能使人物形象鲜明; ③、能使景物形象化; 比喻、拟人区别:是否有喻体 ④、能给人丰富想像; ⑤、使标题醒目、引人;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赋予以人的思想或动作 作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被拟人事物的特点 3、夸张:作用 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突出表现被夸张事物特点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 内容上:多方面、多角度地表现(突出)了被排比事物的特点、周密的说明了复杂的事理; 表达上:增强了语势和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有节奏感,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5、对偶:条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关或相反 作用: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6、反复:作用: ①、可以强调突出重复点,抒发了强烈的激情; ②、可以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 ③、可以标明层次、段落; ④、可以使话语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7、设问: (形式:一问一答) 8、反问:反问句与陈述句语气相反 表达意思一致 (答案就在句中)
三、注意:同义词 反义词 褒义词 贬义词的选择与运用
四、感情: (泪)幸福、兴奋、激动、高兴、愧疚、感激、离别、痛苦、哀愁 等 五、仿句中的同类词: 1、本、书、画、诗、歌、曲; 2、雕刻画、画家、舞蹈家、歌唱家; 3、沼泽、沙漠、陡崖; 4、泉、奶、酒、水、露珠; 5、火车与方向盘、大厦与基石、花园与花朵、大树与树叶、大海与浪花; 6、大海与鱼儿、阳光与花朵、蓝天与小鸟、教室与学生; 7、号角、路标、方向盘、雷达; 8、大厦、轮船、列车、飞机;
标点符号考点、难点整理
一、 顿号 1、 表约数的地方不用顿号,表确数的地方用顿号 2、 太短、太长的并列成分不用顿号 3、 并列词语之间有“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4、 并列成分作谓语或补语时,不用顿号,用逗号;作定语时用顿号 5、 并列成分带有语气词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6、 多层并列最小的并列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再大的用分号
二、 问号 1、 连续问时,每个问句都用问号 2、 选择问时,在最后的句子末尾用问号,中间用逗号, (如果停顿太短,可以不用逗号) 3、 主谓倒装,问号应放在句末,中间用逗号 4、 表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5、 无疑而问,句末用句号(可以用划分句子成分来确定) 6、 可以根据语气词“呀” “啦” “吗”等,确定疑问语气
三、 括号 1、 句内括号注释或补充词语,放在点号前面,括号内没有标点(问号、叹号除外) 2、 句外括号注释或补充句子,放在点号后面,括号内可有标点 3、 括号内的内容删掉不影响句子完整性;否则,不能用括号
四、 省略号 1、 省略号不能与“等” “等等” “之类”连用 2、 省略号前后不能有点号, (问号、叹号除外)
五、 书名号 1、 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栏目名(如《实话实说》 )等 2、 书名号之间不能用点号 3、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
六、 冒号 1、 冒号要一管到底,若没有一管到底,可以把冒号改成破折号(注释) ,逗号(表短暂停顿)或什么 也不用(冒号前后是一句话) 2、 直接引用时,第一种情况,说话人在前用冒号;第二种情况,说话人在中间,用逗号;第三种情况, 说话人在后,用句号 3、 解释总括上文(分总式) ,提示下文(总分式)用冒号 4、 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后面用冒号 5、 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6、 一个句子里不能出现两个冒号
七、 引号 1、 用法有表特殊意义,标特定称谓,表强调突出,表讽刺、否定,用于某种特定名称、简称、节日、 纪念日等,表引用成语、熟语、谚语等。可以不用引号,用就要用对,不要引一半,漏一半。 2、 直接引用,引用语独立成句。 “ 。)如果只是把别人话的大意说出,不用引号用逗号 (: ” 3、 间接引用,引用语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存在。“ ”) ( 。(做宾语时,点号放在引号外;其他成 分不用标点)
八、 破折号 1、 破折号与冒号的区别:破折号不用一管到底。都不能与“即” “是”连用。 2、 双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引出的解释说明只是补充 说明而已。 例:我上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时,读了许多外国现代小说,这对我后来从事的研究很有好处。 黄淑琴还没来得及说句感谢的话,郑长符重重地 不,应该是深深地 吻了妻子一下,全场欢呼 起来。
古诗鉴赏技巧指导
一、 中心、形象:1、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等描写) 2、景物形象(幽静、萧瑟、孤清、生机勃勃等) 3、事物形象(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切记:答题中首先要分析诗歌中所写的上述形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予的思想感情(例如:不慕权 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钟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 形象;恋友分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的形象;献身边塞或反对征伐的形象;抨击黑暗、 同情人民的形象)
二、 写法考点: 1、 表达技巧①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夸张、对比、反复、排比、 反问 、双关、互文等 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描写和议论是考察重点 直抒胸臆 ③ 抒情 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 寓情于景 C 托物言志 D 用典抒情 E 借古讽今 正面描写 ④描写 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色彩渲染、点面结合、虚实相合、变换描写角度、白描 ⑤其他手法:象征、联想和想象、小中见大、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衬托、寄寓、烘托、 渲染、比兴、浓墨重彩、映衬(正衬、反衬) 2、 语言特点(语言风格)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 口语、朴实无华、明白晓畅、辞藻华丽 ●切记:所有的写法都是为中心情感服务,答题时最后都要回到中心情感。
鉴赏评价是阅读古代诗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对所给的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 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当然这些评说、赏析都还是初步的。尽管如此,这些鉴赏评价又都必 须建立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之上。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包含两个方面。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高考在鉴赏古代诗文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时,往往综 合在一起加以考查。
1.欣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诗歌中的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还可以指诗歌中所 描写的景或物。 常见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对这首诗中的某某形象作简要分析。 提问变体:这首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试对这首诗所吟咏的形象作简要分析。试分析诗中主人公 的形象等。
解答分析: (1)要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借物抒怀、插物言志 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 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3)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 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就是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鉴赏诗歌的炼字,鉴赏诗歌着急词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等。 ①如:鉴赏个别词语的表达效果 常见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咱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 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其次,展开联想氢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再次,点 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②又如:鉴赏关键语句的表达效果 常见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诗中某句,你认为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诗,对某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某句诗的意思(表面意或言外之意)是„„运用了„„手法,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创 设出„„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再如: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 常见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特点。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重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用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 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首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其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再次,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在作品 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收到了什么效果等。 常见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比、反复、排比、衬托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描写和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托物言志等。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侧面描写 又分动静结合、色彩渲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变换描写角度、白描等。 其他手法――象征、联想和想像、用典等。 答题步骤:首先,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其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再次, 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从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入手。 鉴赏诗歌的意境,就是赏析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见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和 联想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 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现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赏析诗歌的内涵,就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深度或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 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
三、 中心、形象:1、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等描写) 2、景物形象(幽静、萧瑟、孤清、生机勃勃等) 3、事物形象(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切记:答题中首先要分析诗歌中所写的上述形象; 进而分析诗人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例如:1、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钟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5、恋友分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6、怀才不遇、怀古咏史的形象; 7、献身边塞或反对征伐的形象; 8、抨击黑暗、同情人民的形象。
四、 写法考点: 3、 表达技巧①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夸张、对比、反复、排比、 反问 、双关、互文等 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描写和议论是考察重点 直抒胸臆(好的动词和形容词) ③ 抒情 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 寓情于景 C 托物言志 D 用典抒情 E 借古讽今
正面描写:动作等 ④描写 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色彩渲染、点面结合、虚实相合、变换描写角度、白描 ⑤其他手法:象征、联想和想象、小中见大、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衬托、寄寓、烘托、 渲染、比兴、浓墨重彩、映衬(正衬、反衬) 4、 语言特点(语言风格)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 口语、朴实无华、明白晓畅、辞藻华丽 3、氛围词语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等 ●切记:所有的写法都是为中心情感服务,答题时最后都要回到中心情感。
五、六大题型 1、诗歌形象 : 形象(景物、事物、人物) 思想感情
2、词语的特点: 意思 描述对象 意境 思想感情
3、语句的特点 : 意思 手法(见上) 画面 意境 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 : 特点 具体分析 思想感情
5、艺术(表现)手法 : 手法(见上) 怎样运用 思想感情
6、意境 : 画面 氛围 思想感情 (其中 2、3、4 属于品味语言)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 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 子思乡之情。 例: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