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评价绿尾虹雉(一次遇6只雄性)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8-21 07:24:20

前言

绿尾虹雉,鸡形目雉科虹雉属,是中国特有的大型高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并散见于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甘肃东部和青海东南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外绿尾虹雉种群已极少见。作者30年前在岷山调查时,尚能见到成群的绿尾虹雉,实在难得!

1992年11月,我与四川省林业厅的隆廷伦、美国圣迭歌动物园鸟类总监大卫·瑞姆林格、美国芝加哥大学汉斯·兰德博士一行四人前往四川松潘的岷山山脉,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绿尾虹雉野外考察。此行是根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美国圣迭哥动物园协会签署的协议进行,是中美合作考察绿尾虹雉的序幕。

一到考察地,我们便碰到“鸡”名的问题。绿尾虹雉,在当地可不是这个名字,有的称“贝母鸡”、有的称“火炭鸡”,这都是根据其采食习性而得名。但我们听到的却是另一个极干脆又众口不一的名字:“音鸡、阴鸡、鹰鸡……”。真是莫衷一是,且各有各的理,说叫“音鸡”,是因为此“鸡”无论雄雌,均具美妙歌喉,那婉转的鸣声在山间起伏回荡,悠远而连绵;说叫“阴鸡”,是由于它们多于晨昏、阴雨和大雾的时候才显得活跃,却又闻声而不见面,神秘莫测;说叫“鹰鸡”,是由于此鸡体大如鹰,且有一鹰钩嘴,还能像鹰一样借助气流自低向高滑翔。在这几种叫法中,我们认为各有道理,但叫“鹰鸡”最为贴切。尤其是我们刚上山进入绿尾虹雉栖息的一片高山灌丛和草甸中时,一下惊起几只,那又黑又大的影子,从我们头顶掠过,简直像老鹰一样。

对于绿尾虹雉的生态学野外考察,我国的动物学家已进行过数次,但中美合作却是头一回,特别是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收集绿尾虹雉的野外活动资料还是第一次。

无线电遥测,又叫无线电追踪技术,应用这种技术考察动物,不仅能测出野生动物的巢域范围、迁徙活动规律,还能了解动物种群各成员的关系,于短期内获得大量资料,从而为人工饲养繁殖和野外保护管理提供依据。这套装置包括套在动物颈部的无线电发射器和持于考察人员手中带天线的接收机。

我们的考察分为秋冬和春夏两个阶段,这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点、捕“鸡”、戴上颈圈后放生。我们布置了有经验的民工上山套“鸡”,每当听到捉到绿尾虹雉的消息,我们都兴奋地以最快速度奔赴套“鸡”现场,有条不紊地称重、安装脚环、戴项圈,一一记录后放飞。后由于正值隆冬多雪季节,山路极滑,山间又时常是云遮雾障,给我们的野外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常有跌跤和迷路的危险。在中美双方工作人员密切配合下,我们仅用了十几天,就完成了十余只绿尾虹雉的戴圈工作,而且经过数日翻山越岭的追踪,最后收到了全部信号,使考察的第一阶段初战告捷。

冬季的绿尾虹雉是否集群,在以往的报道中,多称“不集群”,可是我们却几次发现了“鸡”群。11月24日晨8时,我们刚刚钻出搭设在海拔3300米的野营帐篷,就听营地上方传来几声“鸡”叫。与此同时,见到5只绿尾虹雉一同飞入了营地上方的小树林。这真是送上门来了,我们不必爬山涉水,就地支起了50倍望远镜观察起来。这是由三雄二雌组成的一群,其中仅有成年雄性一只,这一群“鸡”似乎是它的配偶和子女。白天一整天,它们都在静静地觅食,并无大的举动。大卫发挥了设备的优势,利用长焦镜头相机,潜到最近的位置拍到了许多难得的照片。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用望远镜观察,不过也有不俗的发现,我见一只雌性绿尾虹雉在用双爪左右开弓地扒刨土里的东西,那一着一式酷似一只家鸡,只是这种描述,与以往的记载有些出入(有文章说绿尾虹雉不用爪刨地)。太阳落山时,它们陆续上了树,除了那只成年雄性独栖一枝外,其它4只双双栖息在数米高的枝杈上休息。

第二天一早,在无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那群绿尾虹雉相呼相随离开了小树林,飞向别的地方。我看了看表,刚刚早晨7点15分。显然,它们总是在太阳升起前和落下后(即晨昏)表现得最活跃。

太阳升高了,我们四名考察人员兴致勃勃地爬上山坡,进入这片绿尾虹雉逗留了一天一夜的树林。这是一片由杜鹃、红桦等树种组成的林子,矮树参差不齐、横七竖八,高树可达6米。树下有多处绿尾虹雉刨土的痕迹,在其歇息的横杈下,发现许多新鲜和不新鲜的鸡粪。

11月30日早晨,我和大卫带上无线电接收机,根据无线电信号,追踪到一个叫杨柳沟的地方,企图找到绿尾虹雉在这一带活动的最低地点。

此地海拔2900米,沟深约10米,东坡斜度36,西坡38,除杨、柳树外,还有冷杉、油松及杜鹃、箭竹,阴坡尚有积雪,沟底一条小溪淌过,一切都是那么原始,那么静谧。中午12点,我们正顺沟寻觅“鸡”的踪影,忽然惊起一群虹雉,5只雄鸡咯咯鸣叫着飞走了,但是还有一只滞留于沟底,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接着,发出了长达3分钟富于变化的鸣叫,似乎在向其它同伴通报,这里平安无事了。下午4时,当我们绕到杨柳沟的东沿,竟意外撞见了这6只成年雄性组成的“鸡”群。能在野外碰到“鸡”群已属不易,而一次能见到这么多漂亮的雄鸡,真可谓美不胜收了。那鲜艳夺目的羽毛,闪烁着绿、蓝、黄金属般的光泽,在夕阳余晖映照下,好似数道彩虹。

在我们考察绿尾虹雉的山岭上,常有猛禽出没,时而高高飞翔,时而贴着山梁缓缓“巡山”。无疑,这些猛禽是绿尾虹雉来自天空的天敌,它们包括兀鹫、胡兀鹫、金雕、玉带海雕及苍鹰。在陆地上,我们只见到了黄鼬及一些猫科动物粪便。

但是,绿尾虹雉最主要的天敌不是什么鸟兽,而是人类。在绿尾虹雉生活的区域,人类活动极为频繁,采药、放牧、采矿,甚至直接下套捕捉动物,屡见不鲜。在山里,我们有几次发现设于小径上的钢丝兽套,都被我们愤然扔下悬崖;在绿尾虹雉出没的高山草甸和杜鹃林,随处可见牧牛人留下的足迹和粪便;在我们考察期间,不仅几次遇上采金人,而且几乎每天都可听到远山传来的隆隆炸矿声……。可见,人类活动的范围已深入到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深山老林,人类活动给绿尾虹雉生存造成的威胁,比任何动物天敌都严重。可以说,绿尾虹雉最大的天敌莫过于人类了。

文/郭耕 审/橡树 责编/老夏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