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预防火灾(【消防安全早知道】大学生安全常识50问)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8-21 10:30:12

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在校园中,我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决不可轻视。

火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发生火灾该怎么自救与逃生?又该如何预防火灾呢?本期带来《大学生安全常识50问》——【消防安全】篇,带你了解消防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

1.发生火灾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消防法规不熟悉以及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

(2)私拉乱接电源线路;

(3)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

(4)使用电器时无人看管,人走不断电; 

(5)用电线短路;

(6)电器自燃;

(7)电器照明或取暖引燃可燃物;

(8)使用假冒伪劣电器;

(9)随意使用明火。

2.如何预防寝室火灾?

(1)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2)不乱接电源,防止因电流过载导致的火灾;

(3)严禁使用破损插头、插座等接线板,不购买和使用质量低劣的电器产品;

(4)不使用老化、接头处无绝缘胶布包扎的电线,不使用无插头的接线;    

(5)不使用电炉、热得快、电热杯、电炒锅、电饭煲、电热毯等电热器具;  

(6)不在寝室吸烟、生火、玩火、焚烧物品等;

(7)不将插座、电器等带电体放于床上,禁止电线、电器从席子下穿过或与可燃物连接(例如将电扇放在床上);

(8)人员离开寝室锁门时,务必检查并关闭窗户及电灯等所有电器设备的电源。

3.学生寝室常见违规电器以及带来的安全隐患

(1)违规电器:

热得快、烧水壶、电炉、电磁炉、电饭煲、电炒锅、电取暖器、豆浆机、电熨斗、烤鞋器、电热毯、电热杯、酸奶机、咖啡机、电夹板、卷发棒、洗衣机、1000W以上电吹风等。

(2)安全隐患:

① 人身安全隐患。若在宿舍内使用这样的大功率电器,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大火灾;另一方面在寝室使用违规电器即使不发生火灾也有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② 财产安全隐患。使用违规电器易引发火灾,易造成宿舍内财物烧毁等后果,大则会造成整栋楼层乃至整个校园设施等财物的损坏。

4.灭火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1)隔离法。将着火的地方或物体与周围的可燃物隔离,燃烧就会因缺少可燃物质而停止;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域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3)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到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防止辐射热影响而起火;

(4)化学抑制灭火法。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使之参与燃烧的化学反应,从而使燃烧停止。

5.着火初期的扑救方法有哪些?

(1)若寝室内发生火灾,初期火势不是很大,同学们可用湿毛巾、湿被子、湿抹布等,直接将火焰盖住,将火闷死;

(2)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寝室过道内的灭火器进行灭火;

(3)断开电源,判断火势;

(4)灭火前要了解逃生路线。

6.寝室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办?

(1)应及时通知宿舍管理员、辅导员或保卫处,并采取以下措施: 

① 先断电,若火势较小,可自行灭火,不要打开门窗让空气对流,避免火势迅速蔓延;

② 若火势较大,应跑出着火房间并关闭房门,阻碍火势的蔓延,并通知楼上各房间的同学逃离到安全地区;

③ 听从广播指挥进行疏散;如无广播指挥,有序撤离,避免拥挤踩踏。

(2)着火层以下楼层的学生在发生火灾后,可以有秩序的顺楼梯疏散到地面。

(3)着火层以上楼层人员的救生方法:

① 楼梯没被封堵,则用浇湿的手帕、毛巾捂住口鼻,顺楼梯跑到楼下安全区域;

② 若楼梯被火封堵,可躲进房间、关紧房门,打开窗户呼救,等待救援;

③ 可以顺着天窗,爬到楼顶平台上,等消防人员救援。

7.发生火灾时应怎样逃生自救?

(1)主动逃生:

房屋一层失火,烟火封住出口时,可从窗口跳出去。二、三层失火,烟火封住门口时,可用床单、被套、窗帘等制成安全绳,从窗口缓降逃生:

A.绳索自救法。

B.匍匐前进法。

C.毛巾捂鼻法。

D.棉被护身法。

E.毛毯隔火法。

F.被单拧结法。

G.跳楼求生法。

H.管线下滑法。

I.攀爬避火法。

J.楼梯转移法。

K.卫生间避难法。

L.火场求救法。

M.逆风疏散法。

(2)等待救援:

① 其他楼层失火,火势尚未控制楼道时,应立即撤离,向外疏散。同时不要乘坐电梯;

② 当烟火封住下撤楼道、大门时,可撤往楼顶平台,等待救援;

③ 当烟火封住房间时,应将房门紧闭,用衣服、毛巾打湿堵塞门缝,防止烟气侵入,也可到阳台或者卫生间窗口,向外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