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海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吃、零食。有些食物,全国皆有,有些食物则有浓厚的上海味道。今天就来回忆一下,90年代上海的小吃、零食吧。
红肠
上海人说的买熟菜,很长一段时间就是红肠。
小时候看过一部上海电视剧,说的就是卖的红肠中毒引发的刑侦案件,因为该剧还有一些恐怖镜头,让我看了后一个月没睡好觉。
当时的熟菜店里,最显眼位置就是红肠。买好后让师傅帮忙切一下,然后拿回去,边走边走,胃口好的,可能还没到家,红肠就吃光了。红肠就是属于这种“吃吃白相相”的,可以当正餐吃,也可以随便吃吃。
此外,乡下浓汤也需要红肠,卷心菜、红肠、番茄沙司,这些简易材料可以做一碗海派风格的西餐了。
路边摊
上海90年代有很多路边摊,他们性质决定了“大排档”这个词不太准确。
有些国营饭店、老字号,因为种种原因在90年代纷纷被时代所抛弃。为了自救,他们在门口支起一口大锅,现钞热菜吸引顾客。
例如浙兴菜场斜对面的天水路四平路的向群饭店,曾经也是广受欢迎的饭店,但随着时间推移,入不敷出,最后只能摆摊吆喝,用大火热炒吸引眼球。
然而,这些自救手段挽回不了向群饭店,过了段时间就倒闭了,后来开起了“伊加伊”,这种新口味饭店,很受欢迎,高峰时间排队成为常态。
红宝桔子水
如果当年有网红饮料,那桔子水当仁不让的获得第一。
桔子水是当年中小学生,秋游春秋的必备饮料,几乎每个学生在兴奋的睡不着同时,都会准备好桔子水。
而桔子水也是当时招待客人的饮料,一般性拿出桔子水给客人喝,属于老有档次的,就和现在拿出法国矿泉水、星巴克咖啡一样的水准。
乐口福
上海人的记忆当中,怎么可以少的了乐口福(麦乳精)呢?
老早作客,都要拎一听乐口福上门。这东西当年地位,就像是现在的蓝罐曲奇、法国红酒、利群香烟、桂格燕麦这样的档次。
以前生活物资匮乏,小朋友老欢喜吃乐口福。而且不用冲开来,直接用手蘸着吃,那种颗粒的口感,真是特别赞!
后来乐口福渐渐地离开我们生活,随后之后也有类似产品,但总不是那个味道。现在即使能买到乐口福,也品味不出当时的那个口感了。
糖水菠萝
小时候经常见到糖水菠萝的罐头。说是罐头,好像是瓶装的,当然也有真的罐头装的。
以前去看望病人,往往买一些糖水菠萝。这似乎成了上海约定俗成的事情。
我记得糖水菠萝最好吃的,还是菠萝的糖水。一口喝下去,那叫一个爽。
如果是夏天的话,把糖水菠萝放到冰箱里,然后喝一口冰爽的菠萝水,别提有多开心了。
奶油蛋糕
小时候路过国营店、烟糖店的时候,总被店门口堆的高高的“蛋糕山”所吸引。
当时出门拜访,拎一只食品厂的蛋糕,那是非常有面子的。
只不过这种蛋糕好像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当时也没觉得什么,后来才发现不对劲。
原来这蛋糕就是惯奶油做的,而惯奶油是有添加剂的,以前没什么监管,现在一律不允许了。
砂锅馄饨
老早上海流行过砂锅馄饨。
和普通小馄饨不同,砂锅馄饨是放在一个个砂锅上炖煮的,烧开了直接拎过来。
锅里有蛋皮、紫菜、虾皮。在天冷的时候,吃一口馄饨,喝一口汤,真是又暖心又舒服。
后来这种馄饨越来越少,现在基本上是沙县小吃,要么福建千里香,上海馄饨都成为弱势群体了,更别说小众的砂锅馄饨。
有一次,某快餐连锁店里有卖砂锅馄饨,这让我激动万分!
等端上来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以前砂锅馄饨。这是一种用铁皮饭盒,以及馄饨、火腿肠制作的,他们想象中的上海小吃。
看来,要吃一碗正宗的砂锅馄饨,难度不亚于在上海街头找一个说上海话的小孩了。
华夫饼干
华夫饼干,也是以前常见的零食。
一种是白色的华夫饼干,还有一种是巧克力的,现在的叫法是巧克力威化。
当时买来巧克力华夫饼干,那真是一大享受。而且吃了还想吃,根本就吃不够。
当时有很多生产华夫饼干的上海厂家,最为著名的是益民食品厂的。虽然是代可可脂,但当时不管的,只觉得味道很好,是童年的美好记忆。
奇多/小浣熊
奇多是美国膨化食品,在90年代上海掀起风暴。
当时奇多在上海多疯狂?可以说卖断货了!
奇多每一包送一个奇多圈,一开始比较简单粗制,送的都是国家圈,例如新加坡、英国、美国这些国家。后来花样多了,有了彩色的齐多圈,也从国家变成了人物、风景等等。
当时奇多有两种口味,牛排和玉米,小孩子当然是喜欢牛排啦!当时手里拿着一包牛排味的奇多,那可是非常骄傲的一件事。
90年代末期,小浣熊干脆面也非常流行,因为推出了水浒传卡片,至今被大家津津乐道。
当时不同地区的卡片也有差异,比如有些地方吴用抽到比较多,有的地方李逵、穆弘比较多。
我有一次连吃3包,竟然抽出3张没遮拦穆弘,我真是要被气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