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年之中白昼最长的夏至日之后,气温节节攀升,炎炎夏日正式光临,如《夏至九九歌》所述:羽扇握在手,脱冠着罗纱,浑身汗湿透。夏至不过不热,地表蓄热已久,温度飙升,还时常招来骤来疾去的雷阵雨,刘禹锡写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大概是形容这种天气的最美诗句了。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空气中挥之不去的缠绵湿意,不仅衣服晾不干,就连身体也变得滞重酸痛,容易出现各种不适“湿症”, 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夏至后阴雨连绵,人们居处潮湿,涉水淋雨,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再加上天气炎热人们贪吃冷食,凉爽的饮食的确能让身体感觉舒适,但寒凉之物却最伤脾,而脾在运化水湿方面作用重大,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如果最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现,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
一、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燥。
二、口中发黏舌苔腻: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
三、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
四、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便完后感觉不爽。
五、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夏至后养生之道在于防暑的同时兼顾健脾除湿。那么该如何祛湿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夏季祛湿艾灸疗法,一起来学学吧!
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的作用,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除湿常用方法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作者简介
周婧:201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中医科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肛肠疾病,致力于发挥中医优势治疗胃肠内科疾病,以及西医手术治疗痔疮、肛瘘、肛裂等疾病。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