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颅脑损伤发生率不断增高,各地区的救治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昏迷而变成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的患者数量庞大,大约每年新增7-15万例的DOC患者。
那意识障碍究竟是什么?从康复医学的层面又能够进行哪些介入,从而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呢?
什么是意识障碍?
意识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的应答能力,是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
意识障碍则是指局部或全面的意识水平降低,包括清醒度、警觉度、注意力、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意识障碍可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脑部损伤、中毒、感染、代谢异常等。严重的意识障碍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需尽早治疗。
怎么判断患者为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分为植物状态(VS)与最小意识状态(MCS)。
植物状态(VS):患者完全丧失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认知,由于下丘脑和脑干的功能完全或部分保留,故睡眠-觉醒周期存在。同时当把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后,可以被消化吸收,这些能量可以用来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人体还可以对外界的刺激产生一些本能的反射,如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等,但是人体没有意识、知觉、思维等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
最小意识状态(MCS):具有微小明确的行为证据证明能感知自我和环境的严重意识改变的一种状态。研究表明MCS患者在严重的脑损害下保存有较为完整的神经网络,不同于持续植物状态,MCS患者有可能苏醒和更好的预后,在6个月后意识状态仍能继续提高。
意识障碍患者需进行哪些康复介入?
意识障碍康复是一项复杂、综合性的工作,旨在恢复患者的意识水平及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首先,应对患者进行意识障碍相关评估,包括神经电生理评估、神经影像学评估、生物标志物评估以及运动功能、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等相关量表评估。根据患者功能状态进行相关康复治疗介入,包括:
01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意识障碍康复的基础,包括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两个方面。二级预防旨在促进血液和气体代谢,防止肌肉萎缩。三级预防则旨在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平衡功能。物理治疗还包括一些辅助器具的使用,如矫形器、手杖等。
02 多感觉刺激
应用特殊感觉与躯体感觉相结合,借助视、听、触、痛等感觉刺激作用于机体,用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03 神经调控技术
神经调控技术是指利用植入或非植入性技术,采用物理(电、磁、光、超声等)或化学手段,例如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脊髓电刺激、迷走神经电刺激等对神经系统发挥兴奋、抑制或调解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除此以外,还可通过高压氧治疗、音乐治疗等对意识障碍患者进行康复介入,综合性治疗措施更有益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意识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应注意哪些方面?
注意口腔卫生;
长期卧床者可使用气垫床,视患病情况增加保护性床栏;
行良肢位摆放等体位管理;
做好大小便护理;
保持床单整洁干净和皮肤清洁干燥;
房间温度湿度适宜;
勤翻身、拍背;
及时清除口鼻处分泌物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并发症。
照护意识障碍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根据意识障碍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需求,一般所需的照护服务包括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及其他服务,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一。
急性期:以救治及持续性照护为主,ICU期间及急性期过渡期间照护的质量依赖有效的沟通,包括与专业人员及家属的沟通,患者家属应纳入照护计划的所有阶段,以帮助确保出院后可获得所需的连贯服务,这对患者顺利过渡至亚急性期乃至更长期的照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亚急性期:意识障碍患者状态稳定后将被转介至由多学科康复团队组成的医疗机构进行后续康复。
慢性恢复期:意识障碍患者恢复后鲜少有人能够实现完全功能独立,且大多数恢复较晚的患者仍将完全或者部分依赖他人进行日常活动,因此他们需要家庭成员的长期照护。
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康复与护理需要家人的全程参与,尤其是后期居家照护期间,家属将承担起患者的功能康复、生活照料、营养支持和心理照护等工作。
照护者将接受有关意识水平、 预后管理、照护需求、财政援助、社区资源及适宜处置地点等需求的个性化教育和培训,同时照护者也需要注意做好自我护理、调节悲伤情绪及维持生活质量等相关问题,为患者提供有力、有爱的家庭支持。
作者:冯珍、邵秀芹、邹田子(南昌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编辑:贾静;绘图:李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阅读丰富心灵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