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分别是哪八位(扬州八怪并非仅是指八位画家)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10-23 18:29:00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说扬州八怪,须得先说说历史上的扬州。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成为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交通便利带来商业经济的活跃,扬州在唐代成为“东南第一大都会”,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到了清代,盐业尤为兴盛,扬州愈加兴旺。清代帝王热衷“微服私访”,富商巨贾也标榜风雅,扬州书画艺术随之崛起,有“海内名士,半在淮扬”之说。

扬州八怪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通常人们提起扬州八怪,往往会认为指的是八位画家。事实上,艺术史对此至今未有定论。有一种说法是,“八怪”乃是扬州方言,意思是“奇、怪、不美”,把这群画家称作“扬州八怪”,是指其画风特立独行、不入正统。古往今来的艺术史著作对“扬州八怪”画家名目也有不同说法,最多时有15人,为金农、汪士慎、李鱓、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华喦、高凤翰、杨法、李葂、边寿民、闵贞、陈撰。

扬州八怪之所以出名正是因其“怪”。“清朝初年,最有影响力的画家是‘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他们的风格主要是局限在文人画或知识阶层当中。而扬州八怪的出现,契合了当时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谢晓东说,“扬州八怪实际上都是职业画家,他们较早地推动了艺术商业化。他们已经完全把文人画跟当时市民阶层的一些需求,包括市民阶层偏爱的题材结合起来。这造就了他们在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

江源认为,扬州八怪并不能称之为是一个“画派”,“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并无师承关系,甚至其中大部分人并不是扬州人,是从各地来到扬州卖画的画家;而且他们也没有统一风格,比如郑板桥擅长画竹、题字以‘乱石铺路’闻名,金农则以‘漆书’独树一帜。”

“只能说他们是活跃在同一地域、在思想上有较多共同追求的一个画家群体。”江源说。

扬州八怪的革新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海派的许多画家,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人,都从扬州八怪的画风中吸收精髓。

八怪代表郑板桥

扬州八怪各有所长,关于他们的故事和传说也很多。其中最出名者当数郑板桥。

郑板桥应该说是“官场失意、画场得意”的典型代表。30多岁的郑板桥,在扬州做了十年职业画家,44岁才中了进士,49岁当上县令,之后12年未获升迁。

61岁时,郑板桥从山东潍县县令任上辞官,回到扬州,卖画终老。

因此有一种说法解释郑板桥为何独爱画竹,说他以竹之高洁素雅、坚韧不屈自喻。郑板桥也有诗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一兰一竹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