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在中国特色的宪法实施体制中,立法是实施宪法的重要方法。如何使宪法的规定、原则与精神得到全面完整准确的实施,有赖于立法法作出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依据修改后的立法法,提案主体在关于法律草案的说明中,应当就草案涉及的合宪性问题提出意见。针对列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议程的法律案,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统一审议过程中,对涉及的合宪性问题以及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修改情况的汇报或者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
以此为基础,宪法将以“更可感”的方式发挥对立法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这将有助于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宪法根基,无论在法治还是在政治层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彰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伟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立法的合宪性水平是衡量立法质量的重要标准。要在立法中严格落实“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的规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有关方面拟出台的法规规章、重要政策和重大举措,凡涉及宪法有关规定如何理解和适用的,都应事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合宪性审查,确保同宪法规定、宪法精神相符合。
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立法,最根本的是坚持依宪立法,坚决把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贯彻到立法中,体现到各项法律法规中。立法法本次修改为宪法融入立法过程提供了制度载体,有助于真正做到“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立法领域的一次生动实践。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在法治建设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别指出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备案审查工作,中央提出“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基本要求,备案审查制度建设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维护了法治统一。合宪性审查是备案审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否妥善处理各级各类立法中的涉宪性问题,将直接影响备案审查工作的成效。
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次修法完善了对备案审查工作的基本要求。有关国家机关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或存在合宪性、合法性问题的,也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此外,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根据维护法制统一的原则和改革发展的需要进行清理。这有助于督促各级各类立法主体主动开展自我审查,确保法律体系在动态发展中始终与宪法相一致。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提供更高水平法治保障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出科学概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上述所有具体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相应的立法作为支撑,都可以在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原则与精神中找到依据。
就此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宪法的规定、原则与精神不断具体化的过程。本次立法法修改所搭建的合宪性审查制度通道,不仅可以规范和约束立法权,确保其在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各项具体目标时不跑偏不走样,还能使普通民众真切感受到宪法如何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从而更加坚定宪法自信、维护宪法权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