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清零和共存两种意见针锋相对。前者认为,我国奉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保护了人民,稳定了经济,是全球抗疫典范。目前国家倡导的是清零指导下的优化抗疫,不是躺平。后者认为,清零已过时,甚至说是“战略失败”,全盘否定抗疫成果,认为目前出台的政策就是放弃清零,实施共存。到底谁是谁非?我认为,要分清这一点,首先要正确定义清零、共存和躺平!
流感流行许多年,病毒无法消灭,只能与之共存。每年病毒都会出来作祟。人们并未听之任之,而是采取措施将疫情清零,所以清零是“清疫不清病毒”,是共存的一种方式,可称之为“积极共存”。新冠病毒已肆虐三年,美英等国防控失败,被迫躺平。这也是共存的一种方式,可称之为“消极共存”。
所以,清零和躺平都是共存,只是方式不同。清零和躺平之争,实质上就是“积极共存”与“消极共存”之争。没有中间路线。弄清楚这一点,就可以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宣布,动态清零,过去正确,现在正确,永远正确!
为清零正名太重要了,可以终止盲目争论,稳定民心,保卫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和公信力。
不得不承认,两年多,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国家和民众都承受了巨大压力,牺牲很大,付出很多,但收获也很大。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教训中有一条影响最大,那就是核酸检测搞双标和存在检测过度和检测造假。3月15日,有关核酸检测Ct值新标准出台,规定出院出舱人员判断阳性的标准从Ct≥40改为Ct≥35。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国外基本上都按Ct≥35执行,阳性者就是确诊病人,不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张文宏专家负责向我们科普,指出Ct≥30已基本上不具有传染性,很安全。放大到Ct≥35则已有很大冗余度。不解的是,社区核酸检测指标仍按Ct≥40执行,实施双标。
这种执行标准的不统一,就会造成极大混乱。比如,社区测得的Ct39-35之间的人,称之为无症状感染者,连同数倍的密接乃至次密接者,都送方舱隔离,所在小区则被封闭。因为Ct≥35者,进方舱之时已符合出舱标准,无需治疗,随时可以出舱。里面的人被封起来了,外面的则紧张万分,连连大筛,三天三筛,七天七筛的都有。无良的检测机构还趁机造假。且大部队集中检测,交叉感染在所难免。于是确诊患者也越检越多。
Ct40与Ct35之差是2的40次方与2的35次方之比,相差32倍。也就是说,用Ct40测得32个阳性,用Ct35测阳性只有一个。上海3月底高峰每天阳性3万多,如执行Ct35,只有不足1千,根本无需封城。核酸检测双标和过度检测加检测造假,光经济损失已是天文数字,显然这不是动态清零方针本身的错,而是下面执行时,出现了重大偏差和失误。最近有院士专家指出,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有传染性,但不是病人。病人肯定是假的,但可能有传染性应加以区分,按Ct35测得的阳性几乎都是确诊病人,病毒载量很高。暂时无症状很快会有症状,传染性很大。按Ct40测得的阳性者,只要Ct≥35就不具传染性。这点张教授表达得很清楚。
这次抗疫政策的调正,国内外敌对势力已放出风来,如疫情大爆发,病毒出现新变种,或者境外有更具破坏力的毒枝(不管是天然的或人造的)乘虚而入等特殊情况出现,反华势力就会指责我们拖了全世界后腿,发起索赔。
如果我们转型成功,就会指责我们,没有听他们话,早点躺平。失去了最佳躺平时机,要我们公开道歉。总之,横竖都是党中央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错,用心极其险恶。
抗疫事关国运盛衰,民族存亡,事关党和国家的权威和公信力。为清零正名已是当务之急,谨以此文作为建议秦安战略向党中央递呈。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的忠实网友“开阔天空”,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我们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