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退役安置费(新时代下的新机遇——“被淘汰”退役运动员安置困境调查(下))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10-26 17:17:23

新华社北京9月7日体育专电 题:新时代下的新机遇——“被淘汰”退役运动员安置困境调查(下)

新华社记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在赛场上争金夺银是运动员职业生涯中的闪光点,但运动员闪光灯背后的生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全民健身方兴未艾,体育产业如火如荼,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关于如何解决运动员的安置问题也有了诸多新思路。

长春百凝盾体育用品器材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阳是运动员转型创业的一个典型。他在做运动员时就比较爱自己动手“改鞋”,2005年退役后他曾在甘肃当过旱冰教练,后来从小作坊做起研制国产冰鞋。在高水平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运动员冰鞋全被进口品牌垄断时,王阳为找到合适的皮料几乎走遍了我国大城市所有的皮革市场,自学缝纫技术,日复一日终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现不仅在高端冰鞋冰刀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每年的普及版冰鞋销量也十分可观。

孔明月和李照国都是黑龙江省前拳击运动员,两人退役后一度炸麻花、卖烧烤、勉强维持生计,直到2010年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全国首期退役运动员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班后,两人多方筹措资金50万元创办了黑龙江省首家体育经纪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公司业务已经涉及承办体育赛事、组织体育类培训、提供体育中介服务等多个方面。随着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二人开办的公司如今越办越红火。

在这些创业成功的运动员看来,退役运动员虽然在自主择业创业方面困难不小,但某种程度上看也有一些异于普通人的优势。“我曾是一名运动员,可能没有谁比我更了解这个群体,没多少人比我更了解这个项目。另外,绝大多数退役运动员都有不怕吃苦、勇攀高峰的意志品质和心态,这也是运动员创业的一个重要优势。”王阳说。

除运动员自身认识和行动的改变之外,运动员职业教育体系也迎来了“升级”的良机。

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校长陈立人认为,目前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的情况下,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的出台,运动员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

陈立人建议,由国家体育总局培训中心或者其他相关机构牵头,尽快组织一次较为全面的市场调研,“市场导向是什么?人才哪方面需要?我们目前都不知道,这个需要数据来支撑,需要100人就培养100人,你要是培养出500人就会出问题的。”陈立人说。

在调研的基础上,陈立人认为应尽快构建有中国特色体育职业人才培养系统,从根本上解决退役运动员的生存和就业问题。

一些从事体育产业的企业负责人在采访中建议,选定一批优秀的体育企业,作为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试点,使运动员在退役后通过在企业就职的方式完善就业能力,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企业一点补贴,企业签订合同保证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稳定工作,使他们顺利从运动员的角色转变为相关行业从业者的角色。

从事职业足球多年的专家王骞建议,在目前高水平教练员稀缺的情况下,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基层教练员待遇,激发基层教练员的热情,一方面可以解决很多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源头上提高运动员培养水平,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竞技人才和教练人才。

总体上看,专家们提出建议主要包括三点:一,目前体育市场前景广阔,应转变过去单纯培养竞技体育、体育理论人才的单一模式,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运动员职业教育体系。二,转变过去直接发放退役安置费的简单做法,探索利用安置费向一些体育相关企业购买就业岗位的可行性,让运动员在实践中完成角色转变。三,从源头上转变以往运动员“退役靠政府”的落后就业观念,在业余体校提供更为多样化的课程,让运动员提早规划自己的未来。(参与记者:林德韧、王君宝、姚友明、郑昕、王集旻)(完)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