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手机用得越来越广泛,很多人的生活也离不开它。面对新冠疫情,为了更好地追踪和管控人员流动,工信部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了全国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以获取用户的移动信号、接触情况和行程轨迹。
这种行程卡,不仅可以追踪手机的位置信息,甚至连手机关机或拔卡,都没法逃脱它的“魔咒”。那么它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
行程卡是什么?关于行程卡是什么,它是什么原理,相信不少朋友都会如此问道。
在工信部的指导下,中国信通院和三大运营商联合推出了行程卡,以满足追踪移动人员和管控疫情的需求。
它主要记录用户的移动信号和接触情况,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把握人员流动,及时发现和追踪潜在的疫情风险。
行程卡究竟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呢?一位手机技术方面的专家指出,它的核心原理就是“手机”的,不仅可以追踪手机,甚至连手机关机或拔卡,都没法逃脱它的“魔咒”,它仍然可以继续记录用户的行程信息。
手机的“魔咒”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通过与运营商基站进行通信,行程卡可以追踪手机的位置信息,甚至精确定位到用户在14天内的每一个停留地点。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手机的“力量”司空见惯,举手之劳。
最关键的是,只要用户携带手机,不管是否开机或联网,行程卡都可以记录到用户的行程信息。
行程卡
要如何实时追踪到手机的位置信息呢?
这要从附近的“朋友”说起。
基站“朋友”基站是指信号覆盖的区域,它们分布在城市和乡村各处,是手机和运营商之间的桥梁。
站在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用户的位置信息就会被记录下来,通过与运营商的出入网记录,大数据行程卡就可以绘制用户的移动轨迹。
这一技术对于城市和县镇等有建设基站的地方非常有效,但如果用户前往没有信号的偏远地区,这项技术就不一定管用了。
为了提高追踪的准确性,国家还采用了另一个“兵家必争”的技术,即GPS定位。
2.GPS“兵家必争”
GPS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它是一种利用卫星定位的技术,可以精准测量用户的位置信息。
基站和GPS技术一起发挥作用,可以更准确地追踪到用户的行程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运营商可以通过它们提供的服务,更好地为追踪和管控人员流动提供数据支持。
在流感疫情中,有关部门利用行程卡和健康码,及时发现并隔离高风险人群,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范围。
不过,由于这些技术涉及到用户的位置信息和隐私等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的隐私保护体系,确保数据安全和合法使用。
虽然行程卡有一些功能漏洞,如地区“漂移”等问题,但只要大家相互理解、支持配合,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
朋友们,你对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有更多的疑问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小编一起讨论。
科技改变世界,行程卡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吗?
期待不远处的未来,愿中国早日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