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在唐朝的地位

首页知识区更新时间:2024-02-21 18:33:58
词在唐朝的地位

按唐代诗人元稹所说,“《诗》起于周,《离***》起于楚。是后诗之流为二十四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咏、题、怨、叹、章、篇、操、引、谣、讴、歌、曲、词、调,皆诗人六艺之余,而作者之旨也”。什么意思呢?大致就是说有24种文体,其中的20几种,先暂时不管。先看着倒数第二种词,唐人元稹著的书中却把词列到了倒数第二种,可见唐人并不对词太过于感冒。“皆诗人六艺之余,而作者之旨也”一个名字就出现了诗余。

唐代对词的态度

词之所以没有在唐朝特别的强势,要从调开始说。唐玄宗时,由于文化交流,经过长期的消化作用,民族音乐开始民间盛行。民间艺人通过节奏,再加上自己的变化,填了长短不一的句子,早期的词就形成了。

这种由少数民族的的曲调演变而成的文学形式,怎么能够被主流的士大夫所接受呢?作为新兴的“胡夷里巷之曲”,怎么能够胜过文人士大夫心中的高雅诗句呢?所以士大夫们这根本不够雅,根本不受重视,由于不受士大夫的重视,再加上士大夫偷懒的行为早期的曲调之中的歌词大很多将原有的五言诗或七言诗加上虚声,勉强凑一段。

大家可想而知,早期的词是什么样子的?自然就阻碍了长短句歌词的发展。反倒在是民间流传起来如民间作品中的《云谣集》,很坦率的反应,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士大夫们怎么能够放下他们雅的架子?去迁就平民百姓呢?但当平民百姓的力量过于强大,难以逆转,又发现自己所谓的雅不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就只有朝着大众的方向,不断的奔跑追逐。

凭他们的艺术修养,找对正确的方向,就能够在群众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盛唐之时李白有著名的忆秦娥菩萨蛮,白居易则留下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名句,晚唐五代又出现了温庭筠,欧阳炯等人将瓷发展到了花间一派。

后语

找对了方向,词的光芒开始展现,从欧阳修到苏轼,从晏殊到柳永,词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能被大众所接受,因此出现了众多派别。可见只有作品更接地气,更能为广大平民百姓所接受,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推荐
喜欢

©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