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大院的传说

首页知识区更新时间:2024-03-01 05:42:53
朱家大院的传说

朱家大院位于霍州市城北8公里处的许村,为许村民居奇葩。

东临汾河腹地,西依吕梁余脉,占地面积约1778平方米。

主体建筑分为上、中、下三层,各层均有大门出入,层与层内设台阶楼道通连。

大小房屋240多间,布局错落有致,建造巧夺天工。

地下通道历数代神秘无穷,堪称民族建筑之奇观。

许村朱家为朱十门直系。系明太祖朱元璋之十三子朱桂之八子朱逊天顺五年(1461年)由怀仁王改封霍王,即为霍州朱家始祖。

霍王共十二子,分为十二门,道光初年,将近暮年的朱连科,开始营建许村朱家大院,工未竣而身先逝。

其长子秀伦、次子秀珍继承父亲未竟之业,用五年时间,完成朱家大院工程。

朱家大院是古代霍州民居的典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近年来,朱家大院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各方面专家的关注。

1989年和1990年,电视剧《希望的田野》、《千年鼓》先后在此拍摄。

传说清朝道光年间朱连科修建朱家大院时,朱家有一米瓮,每日为工匠民夫做饭时,拔去米瓮底部塞子。

米便从窟窿中流出,用多少流多少,瓮口始终严封未动,而瓮中黄米用之不竭,直至大院峻工,瓮中之米方尽。

又说朱连科为加快工程进度,曾设宴犒劳工匠民夫,不料犒劳后工程进度更慢。

朱连科细问其故,工匠风趣地说:“您老到房上试试看,犒劳前盖的瓦,动一动三瓦活动;犒劳后盖的瓦,动一瓦七瓦相连。”

朱连科醒悟,原来是犒劳后工序增多,质量更好。

又说当年曾有人对朱连科说:“你把朱家院盖得再好,死后也带不走一砖。”

朱连科道:“别的不带,我偏带一砖”。

死后入殓时,家人竟忘了给其棺材内放这一砖,棺材抬出中院大门,门顶绣楼六角形天窗正上方一块砖突然掉下,在厦棚上翻了两翻,正好落在朱连科棺材盖上。

朱家人将此砖连棺材一并葬入坟墓,而绣楼六角形开窗上所缺这一砖170年来再未有人能够补上。

还有“文革”时,有些胆子大的“造反派”成员,曾荷枪实弹手持火把,想到朱家大院地道中探个究竟。

才走30米,只觉得洞中阴风沙沙,火苗跳跃欲灭,众人急忙返出,此后再无人入洞问津。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推荐
喜欢

©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