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7日)上午,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就《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草案)》开展立法调研,邀请20多位未成年人代表“走进人大”,开展模拟审议,进行互动交流,深入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时下,自媒体短视频兴起,部分未成年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应该立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初一学生王玎珉认为,网络信息内容鱼龙混杂,可能夹杂着血腥、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三观正处于形成期,不良视频可能让他们误入歧途,影响身心健康。而目前学校没有相关课程来引导青少年如何判断真假,他建议设置“防护墙”,立法增加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网站的时间和内容限制的内容。
初二学生张清昀也认为,立法应该明确向未成年人开放的网络游戏不得有迷信、涉黄、恐怖的内容。他提到,去年有款名为“迷你世界”的游戏曾出现此类问题,这是一款专门面向青少年,自称拥有上亿青少年用户,且以锻炼青少年三维空间思维、开发想象力和认知能力的游戏,但屡屡被人发现页面有涉黄文字以及色情诱导信息,而且被曝光后游戏公司也没有完全整改到位,这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张清昀说,身边一位同学说,她曾经玩过一款名为心理恐怖游戏,游戏中有两位女性角色以血腥恐怖的方式自残自杀。“这位同学心有余悸告诉我,现在看到白色蝴蝶结还会想到那个疯掉的女性角色,有严重心理不适反应。”张清昀认为,未成年游戏玩家数量庞大,他们很容易被游戏的外观性迷惑,沉迷于与虚拟人物交流的幻想,忽视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建议立法明确,对这些带不良主题和内容的游戏进行规范和限制,可以设分级制度,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清朗安全的网络环境。
“哪些给可以未成年人看,哪些是未成年人在家长指导下看的,立法应该有个分级推荐。”初三学生王星霖谈到,我们的影视剧分级制度一直处于真空状态,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来说,分级制度尚属空白。“未成年人的年龄跨度很大,有些影视节目、音像制品可能适合初中生,但不是适合小学生。”王星霖说,在她的前期调查中,不少女生喜欢看一些不适龄的漫画小说,还带到校园交流,而很多书店的所谓校园文学小说并不适合青少年阅读,其中就包含了一些暴力行为,建议能在立法上设立分级制度。
五年级学生宗佳圻谈到“未成年人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有时会跟妈妈一起看爱奇艺APP上的综艺节目,但当APP设置为青少年模式后,我看到的内容基本都是非常低幼化的动画片,比如小猪佩奇等幼儿节目,就连学习频道也变得非常低幼。”宗佳圻发现,青少年模式的开启与关闭密码设置也过于简单,一般只有四位数,密码输错次数也没有限制,对于数码产品很熟悉的孩子来说,结合家长用手机的习惯破解密码这不是什么难事。“与其一刀切、不走心地搞青少年模式的形式主义,不如督促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真正开发好的设置。”宗佳圻建议,青少年模式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级推荐,让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都能用有所获,而不必为了要找一些合理的网络资源而动歪脑筋。
《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第三十二条对“欺凌行为防治” 作了规定。四年级学生谢浩宇说,我注意到学生有会遭遇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这种校园欺凌事件可能是学生自己搞小团队,对某个人进行语言暴力,而严重破坏到对方的心灵,而当学生向老师和家长倾诉时,对方有时看不到我们的伤痕。“老师和家长可能因为忙碌没能真正理解我们的需求,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采取的方法并不及时有效,导致受害者多次被欺凌。”谢浩宇建议,在学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的同时,立法也应该增加相关内容,补充有关对校园外欺凌行为的防范措施等。
“学校的学生数量很多,而心理老师数量很少,很少能兼顾到每个同学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初三学生赵安淇认为,心理问题有一定的隐蔽性,家长和老师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他认为,应该通过立法来落实委托专业机构对中小学生展开心理健康监测,监测结果不应该告知家长,以保护学生隐私,同时要为监测异常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王海燕摄
来源:作者:王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