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茜西,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西垅小学语文教师。获全国第五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执教年级】六年级
【群文议题】不同时期的安徒生
【群文篇目】《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茶壶》《拇指姑娘》
【教学目标】1. 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受安徒生既真实反映现实,又渗透着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品风格。
2. 比较阅读,通过情节梯的梳理,合作、探究发现安徒生早期、中期、晚期童话作品的不同风格和变化趋势;
3. 感知安徒生不同时期童话作品的共性,了解童话向善、向美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来读四则童话,他们都来自同一位作家,他就是丹麦的——安徒生(板书)。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你们读过哪些?
预设:《丑小鸭》《海的女儿》《野天鹅》……
课本有收录一篇十分触动人心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先从这篇入手。
二、课文引入
(一)回顾一下,小女孩点燃火柴看见了哪些幻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填写情节梯。)
(二)小女孩飞走了,带着微笑。安徒生的故事也写完了,他在最后写道“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 小女孩曾经“幸福”指的是她?(预设:看见了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幻象)
2. 跟着奶奶走向的“幸福”是?(预设:天堂中不再有痛苦)
3. 可惜这两个“幸福”都是现实生活中小女孩享受不到的,好在安徒生将她送去了——?(预设:没有痛苦的天堂)
三、对比阅读
(一)读完这个童话,老师有些难过,又有些欣慰。这则童话创作于安徒生写作生涯中期,他41岁时。
1. 昨天,老师还给大家送了一份小礼物——安徒生的另一则童话《母亲的故事》。你们回家仔细阅读了吗?
2. 这则童话写于安徒生39岁时。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这则童话,再快速浏览一遍。(出示情节梯)我们共同来补充这个情节梯,看看《母亲的故事》是怎么发展的。
(二)汇报:几名学生分别汇报,共同补充完成情节梯。
(三)这位母亲甚至都不确定孩子去天堂到底是幸福还是悲哀,为什么还是果断地放弃带他回家呢?
(预设:母亲带孩子回家等待孩子的只有病痛,没有希望。去了天堂也许还有50%的希望获得幸福。)
(四)参照情节梯,比较这两则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母亲的故事》的人物、情节、结局,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①主人公都是小人物(现实中不顺利);
②多个类似情节推进情节发展(命运变化);
③故事结局都向往美好和希望;
……
四、印证发现
(一)每个作家的作品都会带有一些他个人的小特点,这些特点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了他的创作风格。
刚刚我们只读了安徒生创作生涯中期的两则童话,可能还有些片面。究竟他的风格是不是如你们发现的那样呢?老师挑选了两则安徒生早期和晚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童话,我们来印证一下。
(二)小组合作:
①选读阅读晚期作品《茶壶》(创作于59岁)和早期作品《拇指姑娘》(创作于30岁)中的一则,有余力的小组可以读两则;
②小组合作完成文后的“情节梯”;
③与之前两篇《卖火柴的小姑娘》《母亲的故事》进行对比,交流你的新发现。
(三)交流分享:
预设:安徒生的童话早年结局美满,越到晚期作品日渐趋于现实。
(四)创作来源于生活,大师的作品尤其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我们来看看安徒生的生平。
父亲是一个穷苦鞋匠,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替人洗衣赚钱,祖母有时还上街行乞。因家境贫寒,安徒生幼年没有进入正规学校,14岁时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后来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下,获得了助学金。他刻苦学习,终于从文盲变成了作家。
(五)结合他的作品风格和生活经历,以及你以前读过的他的作品,你觉得安徒生的童话广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贴近读者的现实生活。
始终向往美好、抱有希望。
五、小结升华
(一)尽管会有磨难,尽管随着时间的变化,安徒生童话在不同时期有了不同的色彩。但是安徒生的童话始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追求美好、向往幸福。他用自己的童话谱写人生,点亮生活,这也是大家喜爱他的原因。
(二)想对安徒生的童话以及他的童话映射出的人生有更多地了解吗?
推荐阅读:安徒生自传《我的童话人生》。
板书设计
不同时期的安徒生
作品风格:
现实中不顺利的小人物
多个类似情节推进命运变化
结局向往希望
早年结局美满,日渐趋于现实
(向往美好,抱有希望)
【设计意图】
童话深受六年级孩子的喜爱,童话这种文体本身长短适中,不乏童真、童趣,富有灵性,同时又能挖掘出一些深层次的内涵。其中安徒生的童话,是他们接触得较早、较多的。
让六年级的孩子通过读课本内的童话,共同梳理出情节梯。再补充阅读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童话,对比梳理出的情节梯,合作、探究发现安徒生早期、中期、晚期童话作品的不同风格和变化趋势;感受安徒生既真实反映现实,又渗透着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品风格。
这堂课既尊重了学生喜爱阅读故事情节的年龄特点,在不脱离童话情节和趣味性的同时,又让他们在读中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成长,体验在阅读中,思索的力量所带来的快乐。同时激发学生对童话这种文体,以及对安徒生这个童话作家进行更深层次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课外阅读,从群文的对照和互补中获取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