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恶作剧的心理(孩子喜欢“恶作剧”)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2-12-13 13:27:58

一个5岁的男孩父母离婚了,他跟着妈妈一起生活,邻居们经常拿他开玩笑:“你叫我爸爸,叫我爸爸我就给你买糖吃。”小男孩瞪大着眼睛看着,却不出声,神情却充满愤怒与羞辱。时间久了,他不再用眼睛看人,而是转身捡起一块石头扔到别人家炒菜的锅里。最后,无论大家和他开什么玩笑,他就用鬼脸相对,有一回还把邻居家2岁的妹妹吓哭了。妈妈知道后,拉回家就给一顿训斥,被训斥后的他,行为并没有减少,反而经常做出很多让人没法理解的事情来。

有一次,直接拿了一把剪刀,把邻居家小狗的尾巴给剪了。邻居家主人特别生气,说这孩子没教养,喜欢乱搞,还不许自己的孩子和他一起玩了。妈妈经常被他气个半死,但又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恶作剧”行为。

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恶作剧?

1、经常被父母训斥、打骂,导致思维出了问题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守规矩又听话的,但是自己对孩子的某一些行为却随便训斥和打骂,很多父母对孩子出言不逊都已经习以为常了。父母越是这样对孩子,孩子的行为就越会朝着父母所希望的反方向发展。

很多年前,我还是单身的时候,在一户人家的阁楼上租着一间小房间,每天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就是夫妻俩轮流骂孩子。当时我心想:“天啊!这是亲生的吗?怎么骂这么难听,我都怀疑这是不是他们亲生的孩子了。”连我作为一个租户都听不下去了。后来,这个孩子经常在学校惹祸被老师叫父母到学校谈话,但是回到家,父母并不是耐心地教导,而是变本加厉地责骂孩子。

儿童心理学:其实,经常受训斥和挨打的孩子,在心智发展上和正常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差别。首先就是概念不清,大脑相对比较糊涂,不容易看到客观实在的东西。受打骂厉害的孩子,记忆力较弱,不容易看到客观现实,他们看待世界的出发点总是基于需求和仇恨。

受打骂不厉害但多少受过刺激但,也时常糊涂。那些“专制”但家庭,孩子多少也出现问题。其实,这是思维出了问题。

2、觉得好玩,其实是在寻求关注

玲玲老师在读初中的时候,平时看起来不太说话,其实肚子里就是一个淘气鬼,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给同学取外号,而且一看一个准,想想都觉得很有趣。被我取过外号的同学很生气,认为我不怀好意,后来把我告到老师那里,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警告我不许再给同学取外号,否则就叫家长来。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给同学取外号了。其实自己心里很清楚,就是觉得好玩而已,并没有恶意。

现在回想起来,只不过想证明自己比较有想象力,善于给人取外号也是一种能力罢了。其实,心里就是在寻求关注。

3、小时候被这么“逗”过,现在反过来“逗”别人

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被大人用胡子扎过,我记忆中也被叔叔扎过一次,特别不喜欢那种感觉。生活中,经常看到有父亲、爷爷或家里的其他男性成员,喜欢逗孩子玩,时不时用自己的胡子扎孩子的脸。

小马回忆自己小时候,亲戚经常逗他说:“过来让我扎一下,不然我就会把你家的妹妹抱走了,抱去我们家做宝宝了。”每次小马吓得大哭起来,下次那些人一到他家里,他就赶紧跑过去抱着妹妹,主动走过去让对方用胡子扎一下,生怕他们把妹妹给抱走了。上学后的小马就特别喜欢在学校里恶作剧,好几次钻到了校长的汽车底下玩,被老师叫家长到学校谈话。

大人们这些没轻没重的“逗”行为,其实是导致孩子恶作剧的原因之一。

孩子喜欢恶作剧的表现有哪些?

例如:故意把吃完水果的手擦别人身上;把纸巾塞进马桶里堵塞马桶;把大人的钥匙藏起来,让你找不着。总之,你越是生气,我就越觉得好玩和开心,让你生气就是目的达到了。

小时候女生头发比较长,男孩会躲到后面用苍耳卷女生的头发,最后导致头发卷成一团,被苍耳卷过的头发就很难捋顺,特别难受,最后那一坨头发不得不剪掉。但是,那些恶作剧的男孩还偷着哈哈大笑,乐的合不拢嘴。

有的孩子喜欢装神弄鬼,除了吓唬别人,还有各种花样捉弄人,不是把人弄哭,就是让人愤怒不已。

同样的错误总是重犯,说了也不改正。不是不想改正,而是做不到。因为大人的不断地逗,结果把孩子的心智搞乱了。

还记得来自印度的电影《嗝嗝老师》老师吗?她教的那一群孩子,刚开始没有一个不喜欢恶作剧。嗝嗝老师第一天上课,就被同学们用一个坏了的凳子放讲台,让嗝嗝老师摔倒在地,他们不但不去扶老师起来,全班男女同学还哈哈大笑。把老师的粉笔里做手脚,把老师的摩托车轮胎气给消了……

嗝嗝老师越是耐心地教导,起初都是反着来,一句话也听不进去。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所以,老师也不需要对我们抱有任何希望。但是,最后在嗝嗝老师的智慧、善良、幽默、积极向上的影响下,孩子们不仅取得了好成绩,所有人放弃了恶作剧的行为,一起互相鼓励,努力学习,孩子们终于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面对喜欢“恶作剧”的熊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

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同时又是无意识居多,他们对未知的事情了解得太少,无法预知会出现什么行为后果。如果孩子偶尔觉得好玩,也无妨,但是经常性地恶搞,甚至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安全问题,就要制止,并加以积极地引导。

第一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Curiosity)

关注正面(Positive)

平时看起来多动又淘气的孩子更需要被父母理解,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他们不得不通过摸一摸,动一动,看起来是搞破坏的行为来探索和学习。而不要去动不动训斥孩子,或者大发雷霆,这样孩子的求知欲会受到“抑制”,心里也会受到打击,最终导致情商智商发展都被限制。适当地给予他们机会,多一点“宽容心”,你会发现,一段时间过后,孩子的破坏行为就会消失了。

每个孩子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作为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会读懂孩子的行为,找到积极正面的意义,而不是一味地负面训斥孩子。这是无效的,会适得其反。

第二步:提供亲子时光,和孩子一起参与(Participate in)

我们不可能把孩子当成小太阳,无时无刻地围着他转,也不可能每天24小时随时随地地待命。但我们可以提供特殊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和他们一起嬉戏打闹。前提是孩子愿意同我们一起玩,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他们。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在家里,要有东西可以玩,有事情可以做,不让玩也不让做,孩子就不会发展。”

孩子喜欢汽车,你会发现淘气的孩子他们可以将汽车玩出各种花样;孩子喜欢捉谜藏,你就陪他们捉迷藏,无论是钻进衣柜里,还是床底下,或者窗帘后面都是可以的。这些有趣的亲子时光,会满足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玩够了,就体验到满足感了。这会大大减少孩子恶作剧的行为。

第三步:设定规则,体验逻辑后果(Logical Consequences)

有父母发现,即便设置了规则,孩子还是会带着触犯规则的行为来挑战父母。这时候,可以让孩子体验逻辑后果。逻辑后果是《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的方法,是需要成人的介入,前提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习到有益的经验,从而鼓励孩子学习社会和生活技能。

使用逻辑后果的过程中,需要符合4个R1个H

1、Related 相关的

2、Respected 尊重的

3、Reasonable 合理的

4、Revealed in advance 提前告知的

5、Helpful 有帮助的

相关的,意味着后果必须与行为有关系。尊重的,意味着后果不能带来责备、羞辱和伤害孩子;而是温和而坚定地执行,尊重所有有关的人。合理的,是指逻辑后果不能牵扯到其它问题,要对孩子和大人都合理。提前告知,是指事情发生之前就要告诉孩子后果是什么。有帮助的,就是所用的方法对孩子习得生活经验和技能提升有所帮助。以上4个R缺一不可,否则,就是变相的惩罚。

正面管教工具:逻辑后果

举例:

如果你打翻了牛奶,你就自己想办法擦干净桌子。

如果你睡懒觉,就不能准点到校,你的迟到就会让班级扣分。

如果我们约定好了9点关电视,超过时间你还在看,我就会关掉电视。

比如,上课前老师有和孩子们约定上课的规则,一旦发现有同学违反常规了,就可以让孩子体验逻辑后果。

添添喜欢在上课的时候揪女生的头发,这就影响到身边同学上课了。老师可以给他两个选择,要么换一个座位独自一个人坐,要么停下来把手放自己腿上,也可以选择坐老师的身旁近距离和老师参与课程互动,这是一种方法,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来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大多数意识不到自己影响到别人,让人反感了。所以,需要使用符合以上4个R1个H的标准,对孩子有所帮助的方法来处理类似问题。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无法理解,有的不知从何下手,也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纠正。但往往就是这个时候,你需要调整心态,改变看问题的角度,你会发现,在孩子的行为中,你会看到许多未曾发现的,有趣的事情。和孩子共同关注如何做,比去追究为什么要做而有意义的多。

《正面管教》:有时候,我们多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该如何解决,你会发现,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孩子参与寻找解决方案,这是鼓励孩子们,让他们强大的最有效的方法。

我是一位15岁青春期男孩的妈妈,从事教育十八年,喜欢分享、学习、写作,热爱家庭教育事业。希望成为一位终身学习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能力去帮助更多人。欢迎你关注我@灵动育儿 希望有缘的你和我一起成长。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