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何时开始创立(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2-12-25 22:00:35
在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即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立《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从此,中国的思想界乃至中国的革命,都因为这本小小的刊物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杂志》的出版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两年前,大总统袁世凯被各地军阀推翻,然后张勋复辟为清朝皇帝。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陈独秀。

陈独秀

陈独秀认为,中国不能再搞政治运动了。关键是要改变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迂腐的大脑,这样才不会开历史的倒车。如何改变年轻人的想法?陈独秀认为应该发挥自己的专长,办杂志传播新思想。于是,他毅然辞去了日本杂志《甲寅》的编辑工作,回到了中国。

在几个皖南老乡的支持下,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第一期在上海发行。他洋洋洒洒地写下就职演说(《敬告青年》),希望年轻人不断进取,为祖国努力奋斗。

起初,陈独秀是《青年杂志》中唯一的“一个人的军队”,是他编纂、撰写和推广的。在优秀刊物云集的上海,根本谈不上什么名气,更谈不上什么受众。陈独秀在社交时经常会带一些书给自己的老乡和一些熟人。

青年杂志

陈独秀想让自己的杂志反映一些时代,更准确地把受众定位于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于是,他把《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有了新名字,再加上陈独秀及其同乡的大力宣传,《新青年》的销量稍有起色,但也只印了一千本八百本,勉强支撑。

1916年下半年,陈独秀和他的杂志迎来了一个转折点。经朋友推销,《新青年》转给了在美国留学的胡适。胡适给陈独秀出主意,就是搞新文学,顺便把他翻译的俄文小说寄给了陈独秀。陈独秀采纳了胡适的建议,胡适从此开始为《新青年》撰稿,从此与这本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

胡适

因为陈独秀杂志销量不好,我只好北上另谋高就。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赏识,被聘为文科学长。蔡元培也支持陈独秀继续在北大办《新青年》。于是,1917年,陈独秀带着《新青年》北上。

真正点燃《新青年》的,是那两场著名的“骂战”。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后,引发了一场新旧学者的论战。熟悉媒体炒作套路的陈独秀趁机开始炒作。

1917年,陈独秀开始在《新青年》开设“书信”专栏,刊登读者来信。让《新青年》“火”起来的,正是本专栏著名的两次“骂战”。1918年3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两封针锋相对的信。一封是钱用文言文咒骂《新青年》的公开信,另一封是刘半农用白话文给钱的回信,引发了新旧文人的相互“攻击”。

这两封信瞬间上了新京报的头条。两个人来来去去激情地骂着对方。一面百般挑衅,一面苦涩淋漓。很有观赏性和戏剧性,北京人看起来很热闹!最后,时态不断扩大,桐城派大翻译家、古文专家林纾也参与其中。

林纾

钱、刘骂战还没平息多久,林纾与蔡元培的土地之争又起。1919年,林纾连续发表两部小说,影射陈独秀和胡适为“邪灵”,讽刺蔡元培与老师共谋颠覆传统。蔡元培发出了对林纾“迂腐守旧”的回复。两人都是学界名人,北京上海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在《新青年》评论他们的言论。

特别是著名的《申报》还披露,林纾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通过参议院向教育部施压,批评北大教授“越轨”.一时间,真正的骂战夹杂着各种捕风捉影的谣言,群众轮番看好戏。由此,《林蔡之战》将《新青年》的知名度提升了几个档次,成为全国知名刊物。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