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怀疑自己有病是什么问题(你可能患上了疑病症)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2-12-29 16:43:14

调查

疑病症患者不分年龄 总有人“疑神疑鬼”

从30岁的壮年,到70岁的老年,疑病症患者不分年龄。

去年,30岁的市民小王也患上了疑病症。小王日常工作忙碌,熬夜加班、早起赶工,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是常态,他的身体处于透支状态。在赶项目时,小王的搭档猝死在工作岗位上,这让小王怀疑自己也快要熬得“灯尽油枯”了。在焦虑中,他常常感到胸闷、心慌,到医院检查了好几次,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可他总觉得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是医生不敢把真实状况告诉他。

40多岁的市民林先生则是从一位同学离世后开始“疑神疑鬼”的。他的同学因癌症离世,离世前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烟酒不离手。日常同样喜欢“小酌两杯”的林先生听到噩耗后,觉得自己也“不好了”。做过一次深度体检后,他就把酒戒了,以往经常和朋友们约饭局,现在改为约着一起运动。

去年,70来岁的林阿婆摔倒后骨折,站不起来。今年年初,林阿婆骨折的位置已痊愈,多次就医后也没有查出其他问题,她却一直坐在轮椅上不起身,担心站起来后再次摔倒。在骨科医生的建议下,林阿婆去看了心理医生,经过一次心理治疗后就重新站了起来。

依赖网络问诊 很多症状来自“心理暗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张金英医生告诉记者,在医院的门诊,一个月有10多名疑病症患者前来就诊。这些病人大多有焦虑抑郁症状,担心自己得了不好的病,吃不下睡不着,处于亚健康状态。去体检后,有些病人查出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筛查,此时病人的焦虑症状就会更加严重,直到知道自己最终查出的问题并不大。但有些病人还是不信,最后收治住院后,配合抗焦虑抑郁治疗,其症状才会慢慢改善。

“这几年,疑病症的病人逐渐增多,和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大有很大关系。”张金英说,前来就诊的疑病症病人,医生会先排除其器质性病变,再根据他们焦虑情况进行针对治疗,也会建议病人去看心理医生。

“所谓‘病由心生’,很多症状是自己暗示出来的。”张金英说,伴随着“互联网 医疗”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网络问诊、网上寻医。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促使大众频频浏览各类医疗资讯。关注健康资讯不是坏事,可脱离科学和实际,盲目根据躯体症状“对号入座”,反而造成焦虑抑郁症高发,有的甚至还会出现自杀倾向。

分析

疑病症原因多样 或需要更多关照

高级精神分析师、心理拓展师蔡晓表示,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主要指本病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病人反复就医,经反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能打消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根据全国12个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疑病症的患病率为0.15‰。不过,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曾在某县医院门诊的调查中发现,疑病症占神经症的9.0%。国外有数据统计,疑病症在两性间的发病概率无差异。

“患者会出现心慌、焦虑,甚至昏厥的情况。”蔡晓表示,疑病症是放大身体不适感的一种应激反应。人对死亡与生俱来的恐惧、对医疗技术的不信任等是造成疑病症的原因。疑病症病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潜意识里希望获得来自他人的更多关注。老年患者希望获得家人更多的陪伴,而年轻患者同样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需要休息和被关照。另外,信息传播也会传染疑病的“气氛”。得知他人生病、死亡的信息,或者在网上获取大量与疾病有关的信息后,人会产生代入感,怀疑自己患病。

疑病症在临床上的成因比较复杂。从患者的个性特点看,患者多数兴趣狭窄,过分敏感、胆怯;从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方面看,不少患者身边曾经有比较亲近的人死于某种疾病,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诱发患者对自身健康过分关注、不断求证;从患者躯体发生变化上看,如青春期、更年期,躯体本能会出现变化,如心悸、潮热,患者容易把这些生理现象联想到严重的疾病,导致疑病症发生。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疑病症,患者及其家属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安排心理治疗。

调整心态发掘爱好 适当转移注意力

张金英建议,若感觉自己身体出现不适,应该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不要自己在网上查询再“对号入座”。杜绝经常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因为人对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刺激都有感知能力。感觉过分敏感,就会脱离现实,会把生理的感觉疑为疾病的过程,把轻微的小病“体验”成大病、重病。无根据的担心疑虑,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导火线。若医生已排除器质性病变,就请放宽心,按照医嘱定期随访就好。平常适当运动锻炼、社交,转移注意力。

蔡晓表示,“疑病”并非只有坏处,也有积极的一面。这代表了个体对自身有了更多的关注,对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但是,对自身的关注度要把握好,通过调整心态,发掘新的兴趣爱好,适当转移注意力,保证日常锻炼的时间,才能让生活更加健康。蔡晓介绍,目前疑病症的治疗方式有正念疗法、森田疗法和认知疗法。其中,正念疗法可以作为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通过伸展、静坐、腹式呼吸法等,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自身对消极感受的耐受力。当然,疑病症患者还是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矫正不良的认知行为。

来源: 东南早报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