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8月17日,吉林省文联主办的杂志《小说月刊》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则通知,要求投稿人在作品涉及到对话处,“自行使用冒号、双引号”,“否则作品一律不予采用”。通知发出后立即引起网上热议,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该通知已经从相关公众号中删除,但对于如何在文学作品与生活中使用标点符号的讨论仍在继续。
现状:标点符号使用存在个性化、网络化、流行化趋势
“很能理解《小说月刊》这则通知背后文学编辑们的不满心情。”《钟山》杂志原副主编、《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告诉记者,他也收到很多因为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导致的句意不明、病句丛生的稿件,编辑起来很是头疼。他曾在朋友圈发过一大段吐槽文字:“投稿作品中出现标点缺失或使用不当,在文学编辑圈里实际上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何同彬介绍道。
“不仅是标点符号出现错用、省略,还有大量的‘的地得’不分,造成编辑要花费大量时间修改。”何同彬说,有的同事甚至买了印有“的地得纠察队”字样的T恤衫,穿在身上表达“不满”。
高校教师、青年诗人汗青说:“有的先锋创作确实试图刻意打破标点的传统用法、规则,实验作品也确实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但往往完成度堪忧。多做文字实验值得鼓励,但投稿文学期刊时,标点符号、用词等细节还是要认真对待,逐一校对。”
汗青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发现学生们的作品中普遍存在一些网络化、流行化的表达。对此,他始终保持理性的态度。“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待这一现象:当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创作一些以娱乐性为主的网络题材作品时,我们不能剥夺他们表达的自由。例如有的学生就热衷于创作‘剧本杀’、桌游稿本等;但如果他们从事严肃文学创作,那么遵守行文规范还是必要的。”汗青说。
观点A:标点符号不必强求,如何使用写作者有“支配权”
何同彬从文学的角度认为,对于标点符号如何使用其实并没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里面,标点符号细究起来其实也是不规范的。”他认为,作家作品里的标点符号是属于作家本身的,“他们拥有标点符号的‘支配权’。作家根据小说里面的情节、人物的设定,拥有使用标点的自主性。”因此,何同彬更倾向于尊重作品本身。
针对《小说月刊》所说的现象,他以作家苏童为例,“苏童从《妻妾成群》开始就放弃了很多他认为不必要的标点符号,包括冒号、人说话时候的双引号,原因是苏童认为‘那两个标点符号很难看,像虫子一样’。另外,他也认为不能把读者当白痴,没有那几个标点符号,他们也知道在对话。”
“苏童的作品也没有引号,这样可以模糊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模糊之后小说会增加很多歧义,阐释的空间更大了。”作家徐则臣还曾以马尔克斯的小说《家长的没落》举例,“一段有几十页,一部小说就几大段,也没有引号。如果你真的认真去研究,就会发现作家在用标点符号时是极其慎重的。”
“当然,基本的标点符号使用规范还是要掌握的,对于一些使用不规范的情况也要及时指出纠正。”对于文学期刊的通知,何同彬建议最好还是就作品说作品,由专业的语言类期刊或机构来做这类事情,给文学更多的包容度,这样才能呈现出更为丰富多样的作品。
观点B:标点符号问题要重视,规范使用是公民文化素养的外在体现之一
“《小说月刊》这则通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标点符号在当下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在日常阅读与教学中,南京第十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常常发现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情况,“这类文字往往我看了一段就会拒绝继续阅读。”
曹勇军认为,网络时代文字输入的媒介工具,以及网络即时讯息的文字表达特点,是造成如今标点符号使用退化的重要原因。“网络表达的特点是快捷、简单,所以往往也会把标点符号省略掉。但如果没有了标点符号,就会出现表意不清的情况。”曹勇军解释道。
如何应对网络时代下标点符号的退化?曹勇军说,一方面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规范用法,一方面要求学生提交纸质作业。“纸质作业可以让学生在手写过程中有仪式感,更为正式。”曹勇军说,“学生们在这样的书写氛围下,遣词造句以及标点符号使用都会特别注意。”曹勇军表示,也有文学大家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或省略标点符号,但其前提是对标点符号规范使用的熟稔,作为学生或青年,一定要先把规范的使用方法掌握好。“标点符号看上去是一个文字表达方面的小细节”,但曹勇军觉得,规范使用其实是一个公民文化素养的外在体现之一。
观点C:标点符号是为书面语言表达服务的,不会在发展中消失
“虽然网友们意见纷呈,难有共识,但是,这件事本身说明两个问题:第一,现在的文学创作存在严重的标点符号使用上的随意性和不守规范;第二,一些文学期刊不会毫无原则地过分牵就、放任这类无视标点符号规范、随意简省的表达形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王灿龙认为,“文学期刊因为稿件的标点符号使用问题特别‘广而告之’,可以视作忍了多年不想再忍的一声‘怒吼’,同时也传达了该文学杂志社同仁对标点符号规范用法的情怀与坚守。这是值得赞赏的。”
王灿龙指出,标点符号是为书面语言表达服务的,而不是用来束缚书面语言表达的,对文学创作这项伟大的工作来说也仍然如此。像冒号和引号这类标点符号,其使用规则基本是刚性的,一般不存在可以“柔性化处理”的情况。因此,该用不用,一方面会有损语义的表达,另一方面会增加读者理解的负担。因为读者要准确理解作家的表达意图,就必须还原那些个省掉的标号,有些时候,这是颇费心力的。
“解决标点符号使用方面的一些不规范问题,主要还是要靠作家、作者们自觉地担负起规范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的责任。”王灿龙说,“标点非小事,对于追求精细化表达的文学作品来说,更是如此。”
对于当前存在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现象,王灿龙认为要进行“甄别”。他分析,一类是真的不懂标点符号,不具备使用标点符号的基本常识,即使主观上想用好,实际上也难以做到。这类情况情有可原;第二类是虽具备标点符号的知识,也懂得其使用规则,但是思想上不重视标点符号,认为这是表达的细枝末节,用得好不好没有什么关系,因此比较随便,“这种观念是偏颇的。前一类人需要补标点符号的课,后一类人需要重新认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像微信、QQ等网络社交媒体使得汉语书面交流暴增。在这类媒介的表达中,标点符号似乎很不受待见,也有人担心标点符号会因此“消失”。王灿龙认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微信、QQ聊天等书面交流完全是私密性的,有的限于两人之间,有的限于小群体内部,只要参与的人相互能达到交流的目的,他们采取什么表达形式,是否规范地使用标点等等,都无关紧要,因为其中的诸多不合适、不规范都不会影响公众,不会冲击社会层面的语言表达。”
王灿龙进一步指出,网络生活里的书面交流无论怎么张扬个性,排斥规范和约定俗成,它都是有边界的。因为有些语义非得用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来表达不可,哪怕是在极为狭小的交际圈子里。当然,如果当事人进入到大众交际的环境里,就必须转换角色,舍弃太过个人化的表达手段,遵循和使用社会的语言规范形式,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
延伸A:网络时代对标点符号的不同解读可能导致误解
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中如何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是个需要正视的严肃话题,但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网言网语”大行其道,交流中不同年龄段网民对标点符号的不同理解,也正在发生着值得注意的小“碰撞”。
“我老爸是一个标点符号重度依赖者,有时候蛮让人无奈的。”80后小言虽然说的是一句玩笑话,但也吐露了眼下不少年轻人在与长辈沟通时遇到的小不适。年轻人爱用表情包,不习惯用标点符号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对很多老年人来说,标点符号是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我爸平时跟我发微信的时候就喜欢用标点符号,尤其是感叹号,哪怕一句简单的‘好的’,后面也一定拖着一个小尾巴。”小言说自己倒没太当一回事,但一件小事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老爸的这个语言习惯。
“最近家里在装修,拉了一个微信群,负责设计和施工的也都是年轻人,大家刚开始交流得挺愉快。”但是渐渐的,小严嗅到了一丝微妙的不和谐。“对方在群里几乎不说话了,回复也都是简单的几个字,我觉得可能跟我爸不管说什么都喜欢加一个感叹号有关。”小言说。
小言随即向记者展示了微信群里老爸的“迷惑发言”:“麻烦你们早一点到现场!”“刘经理请回复我!”“我觉得这个设计不合理,你们看呢!”“你们今天的施工完成了吗!”
小言说,老爸的感叹号让她有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大家都是年轻人,我自己都看得窒息,对方又不知道我爸平时的用语习惯,满屏的感叹号看上去只觉得是对他们的工作不满意,态度也不友好。我得找个时间跟对方沟通一下。”小言说,她也提出过这个问题,但老爸不仅没觉得有何不妥,反而抱怨她平时发微信从来不用标点符号:“但我觉得很方便啊,发消息的时候把意思说明白不就行了吗?”
对小言的吐槽深以为然,90后小吴在平时交流的时候也很“怵”看到标点符号,尤其是感叹号和句号。小吴说,“感叹号我现在几乎不用,我觉得平常发微信用感叹号要么显得不客气,要么又显得太客套,句号则让人有一种生疏感和距离感。我身边的小伙伴也都是这样的感受,但确实长辈们都比较喜欢用标点符号。”
延伸B:汉语书面表达3000多年历史中,标点符号“成长”的那些事
记者问:标点符号在汉语中的价值有哪些?
王灿龙答:汉语是一门古老的语言,汉语的书面表达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虽然说我们有旧式标点符号,但是,我们几千年的汉语书面表达在清末之前却从来不用标点符号。所谓的旧式标点符号,不是文人书面写作用的符号,而是后人读经、读书、评点、校雠以及讲课时所用的符号,其中既有句读符号,也有鉴赏符号和校正符号。
古代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真正使用标点符号的几近于无。因此,直至今天,人们阅读古籍文献,首先要做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句读,也就是断句(当今已经整理标点过的除外)。这项工作无论是对于古人还是对于今人,都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而且困难重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古人在书写刻版的时候忽视了用符号标示句子的工作(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古人写作时的思维表达如流水一样,绵延不绝,没有边界。人类表达的边界其实一直是存在的)。
新式标点符号有两套子系统:一是点号,表示停顿;一是标号,表示特定意义。点号一个基本作用就是表停顿,标示句子(包括某些词语)的边界。这一点非常重要。利用点号,写作者告诉人们哪里是短停顿,哪里是长停顿;短停顿是句子内部的停顿,比如顿号、逗号,长停顿是句子之间的停顿,比如句号、问号。这对于理解句子和语篇的意义都是有作用的。标号不表示停顿,它们表达语言基本意义之外的有关语用功能,是语义表达更为精细的一种辅助手段,能补文字表达之不足,比如冒号、引号、书名号、着重号、感叹号等。
点号和标号各有分工,都是书面表达的重要辅助手段,不可偏废。
记者问: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是怎样一个发展过程?
王灿龙答:我们现在所用的标点符号是在西式标点符号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的表达特点创制的。这套标点符号相对于我国的旧式标点符号,被称为“新式标点符号”。我国率先使用西式标点符号的是严复1904年出版的《英文汉诂》一书。因此,严格说来,新式标点符号在我国的使用迄今不足120年。100多年来,汉语的标点符号在使用中不断发展,逐步趋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又颁布了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作为汉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性文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范杰逊 胡安静 黄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