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算是真正的学习(拥有正确科学的学习观)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1-13 01:44:50

现代学习观

树立素质学习观念,走进新世纪的起点;努力掌握生存本领,是社会竞争的必然。

据悉,出席美国科学年会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一致认为,21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学校传授给下一代的将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

一、要树立“素质学习”的理念

21世纪的教育将从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跃迁:终身学习,永远成长。教育将不再只是大中小学意义上的学历教育,而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求。因此,要树立“素质学习”的理念,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

1、中学生是“素质学习”的主体

当前,普及“素质教育”的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国。在素质教育闪亮登场的今天,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与“素质学习”是两个主体不同而相对应的概念,正如“教”与“学”是两个对应的概念一样。

确切地说,素质教育着眼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和人格健康发展,它是针对教育者而言的;素质学习则是对学习者而言的,它着眼于学习者自身如何学习知识和是否掌握其技能,从而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所以,本书提出的“素质学习”概念,是专指学习者形成学习品质和能力的完善过程。它有三层含义:一是要用科学的学习理论来武装学习者的头脑;二是学习者要具备自我调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三是学习者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熟练掌握高超的学习技巧。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其宗旨就在于鼓励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从而切实地呼应素质教育的根本。

某中学的一位老师为学生上综合素质课。老师说:“你们不用记,只要用眼睛看就足够了。”他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较大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瓶子满了吗?”所有的学生应道:“满了。”他反问:“真的?”说着他从桌下取出碎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壁使碎石填满石块间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老师又拿出一些沙子,把它慢慢地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然后这位老师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他望着学生,“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一个学生举手发言:“它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我们的功课多紧张,我们都还能够学习一些其它的新东西。”其他学生表示赞同。“或许你是对的,” 这位老师说,“但是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你就再也无法把它们放进去了。那么,什么是你学习阶段的‘大石块’呢?这就是素质的学习与培养。知识当然重要,但个人未来获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切记!”

研究教育的专家认为,人类知识学习方面的某些习性和技能之形成与完善最好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主要是指幼儿至中学这一时期,一旦错过,就可能造成知识素质的终身“残废”,从而阻碍个人未来智能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趋势。

2、素质学习模式有哪些基本特征

素质学习是指要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同时更要注重磨练和形成基本技能的有效过程。那么,什么是现代的学习模式呢?

劳瑞是美国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去年,她在老师的帮助下,作了一幅图:图上列出了一个夏日她自己一天影子长短的变化。这幅图的完成用了劳瑞一年的时间。劳瑞是怎样作出这幅图的呢?夏天的时候,劳瑞和她的老师同学们到校园里去测量影子的长短。她和她的同学们每隔一小时轮流相互测量,他们记录下影子的测量值和每次测量的时间。同时,他们把测得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里面。劳瑞花了近两周的时间学习如何使用表格,她学的是Microsoft Excel,学习的内容包括如何输入数据,如何将数据转化成柱状图等。她还学习使用作图程序,通过学习,劳瑞可以用Microsoft Point缩放物体、画物体的影子和旋转、颠倒和组合物体。两个季度的学习之后,劳瑞已经可以使用Power Point演示程序,可以操作数码相机并把图像下载到计算机中。劳瑞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网页,学会了使用电子邮件。当学习结束之后,劳瑞已经可以把影子数据做成一个图形,她还用电子邮件和她的同班同学们交流经验。

这种现代教学方式,是把学习信息技术融入到一个并不令人感到枯燥的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磨练和形成基本技能。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既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特征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

(1)学习充满信心。具有“攀高”精神,不畏艰难,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肯定自我,有能力、有信心去实现知识学习的大目标。

(2)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对末知的知识充满强烈兴趣,无休止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敏感并乐于接受,凡事都想看个究竟,刨根问底,并且愿意亲身尝试一番。

(3)强烈的时间观念。珍惜学习时间,善于利用时间。懂得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得更快、更多、更好,不无端耗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

(4)学习有计划性。对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而不是想学就学,不想学就搁一边。而是目标一经定出,“言必行,行必果”,尽力为之。

(5)讲究学习效率。注重追求学习效率,并知道如何去学习,懂得什么知识要思考,什么知识要理解,什么知识要记忆,什么知识可忽略。

(6)正确评价自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恰如其分,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和批评,善于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

(7)知识结构合理化。学习思路开阔,走知识“杂交”之路,对所有科目知识都认真学习,不偏科。同时,注重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8)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肯动脑、善思考、勇实践,不盲目相信一切,具有敢于批判的精神和创新取向,敢于怀疑权威,唯真理是信。

(9)保持自我心理平衡。有自制力和忍耐力,懂得调节情绪,善于在心理失调中自我解救出来,避免消沉、失意、压抑等消极的心理趋向。

(10)重视科学的学习方法。抛弃读书的死记硬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知识学习,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下功夫,注重提高学习的能力。

二、重要的问题是学会学习

中学生有没有会学习的思想意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固然有诸多的因素,但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是否会正确地学习,它实质上决定了你未来的学业和事业的成功与失败。

1、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是学习经济

在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知识、信息、智慧、技能、才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生产要素,人才及其智能、知识是社会经济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经济就其本质而论,可以称之为人才经济。而人才及其知识、智慧、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自学,总之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是知识。知识的获取、积累、运用、创新必须通过学习,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没有学习就没有知识,没有智慧,没有创新,没有能力,没有技术,没有经济。因此,可以说学习就是力量。世界经合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一知识经济的经典文献中高度强调:“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决定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命运。”

今天,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无论在容量还是速度上都以指数式增长。21世纪,在高速发展的通讯卫星、光纤通信、超级计算机以及其他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信息爆炸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剧。我们正在步入“技术圈”时代。新知识的增长速度呈现几何级数增加,知识陈旧的周期愈来愈短,知识结构向高度分化、高度综合方向发展,知识更新在拨动着人们学习的心弦。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3至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从前这段技能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别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处的必要选择。但这必须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即你是否掌握如何学习的技能。

最近,联合国对文盲的定义中有这样的新界定:“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是文盲;不能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与管理的人是文盲。”事实说明,知识更新迅速,使我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取足够的知识,中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有效地更新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会学习的人将更受社会的广泛欢迎,也更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有一种说法,未来社会就业者要有三张“绿卡”:第一张是知识;第二张是专业才能;第三张是创业本领。所以,学会学习是生存的技能,把握未来的本领

2、仅靠学校所学知识是不够的

应当清楚地看到,现在每隔五至七年,人类知识总量就要翻一番。但是,目前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因绝大部分是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与现代社会需要的知识相去甚远,故而,仅仅靠15年的静态教育学习一些现成的知识和技能,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这里有一个很生动的事例,或许会给我们的一生留下教诲:这是美国一所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教学楼前,有一群机械系大四的学生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这是最后一场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了。有几个人说他们已经找到工作了,其它的人则在讨论他们想得到的工作。怀着对四年大学教育的肯定,他们觉得心理上早有准备,能征服外面的世界。他们的脸上显示出很有信心。在他们看来,即将进行的考试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教授说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不能彼此交头接耳。校铃响了,他们鱼贯地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个论述题。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集考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而此时,教授手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并端详着面前学生们担扰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5个问题全答完了?”没有人举手。“有几个人答完了4个?”仍旧没有人举手。“3个,两个?”学生们在座位上焦燥不安起来.“那么1个呢?一定有人做完了1个吧?”仍然是沉默。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所预料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完成四年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于是,教授带着微笑说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时间消逝,这位教授的名字已经模糊,但他的训诫却在学生们的心中永远闪亮。

现代科学知识迅猛发展,被人们称为“知识激增”的时代。今天,“知识激增”现象对教育领域中长期存在的“仓库理论”提出了疑质。“仓库理论”认为“脑子是贮存知识的仓库”,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学习就是获取知识,智育就是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微软中国1] 。知识越多,则智力越高,越有学问。“仓库理论”十分重视记忆,认为记忆是积累知识的最佳方法。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竟是十年如一日,拼命地将一些不感兴趣的东西塞入脑里,或机械地把它背下来,往往是以一成不变的埋头“猛抠”、“死啃”的习惯性旧方法来学习,应付功课。实际上,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对莘莘学子也只能说是一种时间浪费而已。至少可以这么说:“学校里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从教科书上所习得的一些东西,只不过是单纯的知识之素材而已。”如今,新知识洪流排山倒海般地涌现,使大脑这个“仓库”不可能包容如此巨量的信息。如果中学生在读书期间只是死记硬背,就是脑子里塞满了知识,充其量也只占一生中所需知识总量的百分之十五左右。“知识激增”的事实告诉我们,不能把大脑当作“仓库”去装知识,而必须增强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掌握打开一个个知识“仓库”的钥匙。

所以说,仅靠学校所学知识是不够的。在学习中,中学生要逐步学会如何看书,掌握读书的技巧,发展自己学习的基本素质与能力,真正做到“此志不容稍懈”。

3、关键在于提高学习能力

孔子曰:“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会学习就会有足够的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关键在于要提高学习能力,懂得如何去学习。

什么是学习能力呢?学习能力是人们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或本领。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应始终放在首位,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也指出:“我们必须改变那种认为只有通过老师教,才能学到知识的陈旧教育思想,要使学生从‘不教不会’变成‘无师自通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说:“人为了求生存和为了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人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和完善过程。”

学习能力不是天生形成的,它是以知识和发挥人的创造性与独立性为基础的,是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结果。一方面,人的学习能力是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它不可能靠突击去获得,故而,系统的训练和逐步培养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形成。另一方面,学习能力的增长虽然比较缓慢,但是人一旦获得某种学习能力后,便具有较长时期的稳定性。因此,学生时代掌握学习能力的人,将会终生受用。1992年1月,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首次超越通用公司。《纽约时报》评论说,微软公司唯一的工厂资料是员工的想象力。全球各地的微软公司机构与个人已逐渐认同一项事实:他们最终最大的安全保障是头脑,而非地产或房舍。有人指出,现代社会的生产工具,如今实际已由劳方所掌握,因为那些工具在他们的脑子里、指尖上。事实说明,掌握了学习能力是最大的财富。

我们知道,学校里的学习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但过去学校教育对培养自我学习方式并未放在眼里,而教师的讲课才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但随着知识的不断膨胀,各类信息量急骤增长,需要学习的知识量已大大超过了在校学习的有限范围;而且,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知识陈旧率加快,许多新知识是靠学校学习无法获得的,这就必须要靠自学来补充,因此,要想继续获取新知识就必须终身学习。今天,人们在谈到中学生为适应未来变化和知识迅猛增长的时候,都一致强调应把提高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中学生只有获得独立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才能通过有效的读书与学习,从而善于收集处理复杂的大量信息,这样,无论知识陈旧周期如何缩短,科学技术综合化的洪流如何迅猛奔腾,运用自学方式仍能迎头赶上。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发人深思的小故事:一天,一位老大爷在江边钓鱼,一个七岁的小男孩蹲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于是一老一少成了朋友。临走时,老大爷收拾好渔具,捡出所钓的一条鱼让他拎回家,这个小男孩却摇摇头。老大爷问:“是不是太小了,那你挑一条大的吧?”这个小男孩还是摇摇头。老大爷又说:“嫌少吧,你多拿几条回去?”这个小男孩仍然是摇摇头。老大爷有些不惑,又问:“这样吧,这些鱼都给你了?”这个小男孩看看那些鱼,又看看老大爷,还是摇摇头。老大爷看着小男孩欲言又止的样子,笑道:“你想要什么?”小男孩这才不好意思地说:“我想要一条钓鱼杆。”老大爷问:“为什么?”这个男孩说:“我以后可以自己来钓鱼。”老大爷哈哈大笑:“孺子可教也。”于是,老大爷爽快地把钓鱼杆送给了小孩子。望着小个子乐颠颠地扛着钓鱼杆远去的背影,老大爷自言自语地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现成的鱼只够吃一次,如果学会了捕鱼的方法,那么一辈子也吃不完。

中学生在校学习应不在于获得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学习,真正地掌握自学的能力。我们如果把知识的技能比作“黄金”,那么,良好的学习能力就是“点金术”。黄金固然可贵,然而却难以和点石成金的本领媲美。事实上,就一个人一生所获得的知识总量而言,可以说大部分并非学校老师所授,而是靠自己所习得的。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科学家,历来十分重视自学。达尔文曾说:“我认为我所学到的任何知识都是从自学中得来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小学,靠自学取得一千多项发明而闻名于全世界。著名数学家笛卡儿靠自学,在二十三岁时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华罗庚教授早年在小店当学徒,他也完全是靠自学,成为世界著名数学家。法拉第通过自己不懈努力,从一个未曾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铁匠的儿子,一跃成为英国第一流的科学家。

读完中学是处于升学与就业的叉路口,对中学生来说,其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一旦初中、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学,大量的新知识更新与获取还要靠以后在社会中凭借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中学阶段掌握学习的本领,可以为未来的再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地说,【一是从自身发展的素质来看,会学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提高,理解的程度也会加深;二是从获取知识的时间来看,良好的学习能力把听讲与消化紧密结合起来,可避免学习不得法所走的弯路,从而简化思维过程,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三是从创造性的角度来看,具有了学习本领,就不只是靠老师的“喂养”与“灌输”,而是用自我思维方式、有独到的见解去能动地理解,这样便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获得真知灼见,这也是未来进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如果把这句话引申开来,那么,我们便可以说:“掌握学习的能力,我们就能走向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