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别名,柳三变,柳七,柳景庄,柳耆卿。是北宋的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柳永,在北宋仁宗时期,是闻名天下的词人。无论是皇帝宰相,还是妓女和尚,都知道他的名字。他精通音乐,擅长歌词。他帅气逼人,风度翩翩。他才华横溢,连宋仁宗和宰相晏殊也暗暗地心怀嫉恨。不少青春少女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当时北宋女子有这样的心声: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两金,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这也是青楼歌女的口号。柳永像现代被万人欢迎的天王巨星,又像现代名扬四海的职业作家。
柳永的老家是福建崇安,柳永出生在山东济洲。柳永有两个哥哥,叫柳三接和柳三复。柳永的父亲柳宜曾是南唐的监察御史,后来做北宋的工部侍郎。柳永的叔叔柳宜曾在南唐做大理评事。
柳永的爷爷柳崇去世后,柳永由妈妈带着,跟叔叔柳宜扶着祖父的灵柩往老家崇安。崇安县属于北宋的建洲,建州文风昌盛,读书风气十分流行。
柳永四岁时开始练毛笔字,并且一直坚持不懈。乡邻们每逢婚丧嫁娶,都请小柳永帮他们写对联。柳永白天练习写字,晚上秉烛夜读,后人把其窗户后面的山命名为蜡烛山。
柳永有时会和同学逃学。一天,他逃课去鹅子山峰顶的中峰寺去玩。在会客室里,一个和尚从书架抽出一张纸给他看,这张纸上写着一个无名氏写的词《眉峰碧》: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孤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柳永对这首词格外钟爱,他觉得词比诗有意思多了。他把这首词贴在自已房间的墙上,反复阅读。背熟了,懂得了填词的章法,又去城里买了一本:词集《花间集》来看。
柳永十七岁时,与一个十五岁的卖花女结婚。在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十九岁的柳永通过乡试,前往东京参加进士考试。
柳永先到杭州,在哪里,他去游览胜地游山玩水,去繁华街市听歌观舞。在杭州,她结识青楼中的红牌女星楚楚。写了一首气象宏大的词《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姜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望海潮》由楚楚在中秋之夜,受邀到杭州知州大人孙何府中歌唱。后来这首词,在国内广为传唱,传到了国外。金国王爷完颜亮听了,产生南侵之心。后来发生靖康之乱,徽钦两宗客死他乡。
歌妓在唐宋时期是合法的,而且光明正大,国家不仅承认,而且鼓励。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家里有的是歌妓。像宰相晏殊家,苏轼家,寇准家,都有歌妓。他们有钱当官,在家里贮歌妓,柳永没钱没官,只得去青楼找。也许还会被道貌岸然的官员骂无耻,下流,庸俗。
公元一千零八年,二十五岁的柳永来到东京,东京是北宋的首都,又称汴京。那时柳永的父亲柳宜在汴京做工部侍郎。柳永在京城,逛遍了大街小卷的秦楼楚馆。据说在青楼中,他有十大情人:张师师,刘香香,钱安安,秀秀,瑶卿,琼娥,心娘,佳娘,酥娘,英英。
柳永在京城写了首描写元宵节的词《倾杯乐》。这首词很快传唱开来。词中的两句话亏成了当时的名句: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弘管。这首词传开后,一些教坊乐工,每逢谱写出新的曲子,都请柳永为他们写词。但一群儒雅君子嘲笑柳永的作品是低俗的文艺作品,苏轼也不愿自已的学生学习柳永的词。后来李清照也说其作品辞语尘下。
柳永虽天才横溢,却仕途坎坷,四次进士考试都没有高中。
真宗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柳永二十六岁,参加了第一次进士考试。在考场里,他奋笔疾书,离考试结束还有半小时,便交卷了。他很自信,以为自已纵不高中状元,也中榜眼。然而放榜之日,却没有他的名字。当时宋真宗下了道命令: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靡音者,皆遣之。在真宗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柳永参加第二次进士考试,也没有考中。在三十五岁时,他参加第三次进土考试,他还是没考中。失望下,他写了首牢骚满腹的词《鹤冲天》。这词流传甚广,后来传到宋仁宗哪里。
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柳永四十一岁,参加第四次进士考试。柳永本来是高中了,宋仁宗在阅卷放榜时,看到他的名字。想起柳永的词《鹤冲天》的句子: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便道:何要浮名?且浅斟低唱去。拿起朱笔,把他的名字划掉。
柳永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花街柳巷中,把与歌坊乐工和青楼歌女的合作推向一个高潮。离开京城,去江南游玩前,他写下传唱千古的《雨霖铃》,这首词曾是我读高三时的语文课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万念俱灰,离开京城,去江南,去扬州,去杭洲。由于旅途愁苦和对故人思念。在公元1029年,柳永下决心再回京。回到京城,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红颜知已虫娘已经死了,其他情人大都不知去向。物是人非,楼空人去,柳永欲哭无泪。他漫游关中,到渭南,到成都,去湖南,去湖北。
景佑元年(1034年),朝延扩大科举考试的名额,放宽录取权限。五十一岁的柳永参加考试,终于中了进士。柳永百感交集,悲喜参半:奶奶的科举制度见鬼去吧,让我考了二十年。这一年,柳永被任命为浙江睦州团练使推官,是负责军训和防御的辅佐官。柳永在睦洲干三年后,任余杭县令,他兢兢业业,政绩卓著,后被列入《嘉庆余杭县志》的名宦。
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柳永五十六岁,调任定海晓峰盐场,写下反映盐民贫苦生活的诗歌《煮海歌》。
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3年),柳永六十大寿,任泗州判官。第二年冬天,正式升迁为京官著作佐郎。
仁宗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柳永升为太常博土。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六十九岁的柳永升为屯田员外郎。
柳永一生遭受挫折打击,经年累月遭受羁旅悲愁之苦。公元1054年,在劳累和忧愁煎熬下,死在润州的路上,那时他身上没有钱财。他死后,满城的歌妓纷纷奔来,凑钱给他安葬。每到清明,她们到柳永的墓前祭扫,叫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永是一代词宗,对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创作了大量的字数较多的慢词,改变了字数少的小令居多的宋词现状。他运用口语变雅为俗。他扩大了词的题材,在他的词里,有歌女情感,有市井风情,有都市风光,有行旅愁思。有人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