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看来,“时间”二字对中国人来说,充满魔力。
它不是冰冷的数字、刻度,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时间是自然的礼物,是一种诗意的存在,是美的生活。
在他们心中,
时间是流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是春雨,“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
时间是白发,“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时间是声音,“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时间还可以是很多东西,日落日出,一弦一柱......
时间是诗意的存在。
图|清可 ©
什么是一年?甲骨文中,年是一个人背着稻谷回家,从新生到成熟视为一年。然后周而复始,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
在尧舜时,一年叫一载。有开始之意,意为周而复始,年年轮转,从不改变。
在夏朝,一年叫一岁。仿佛时间也随着人的成长,一步一步长大。
在周朝,一年叫一祀。年终岁尾,他们举办祭祀仪式,表达一年丰收的庆贺。
一年中,被分成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来计一年的流逝。
春天叫芳华。它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萌动,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莺莺燕燕,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繁花盛景。
夏天叫蕃秀。“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大地葱茏,这是一个饱满的充满激情的时节。
图|清可 ©
秋天叫三秋桂子。“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香了,秋天就深了,月也圆了,这是一个思念的时节。
冬天叫雪落。北京变成北平,西安变成长安,苏州变成姑苏......一场雪落,人间成了一首浪漫的诗。
也许季令的变幻不是很准确,有时春晚,有时冬迟,但可以吃,可以看,可以叮嘱思念,这样的变幻是一件美的事情。
图|清可 ©
一年谓一岁,一岁十二月,“月”是怎么来?古人抬头看,白天有灼目的阳光,夜晚有清白似霜的微光,称为月光,承载着它的便是月亮。
从前的人们并不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本身不发光。但看它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时而如眉,时而如盘,时而彻夜微亮,时而沉入漆黑。
长久以来的观察,人们发现月的阴晴圆缺,总是一个周期变化,便以月之名有了月份。十二月为一个轮回,在这循环往复之中一岁一枯荣。
一月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这是一年的开始,东风解冻。
二月杏月,“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剪开春天的发梢,大地复苏。
三月桃月,“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人间迎来繁花盛景的三春。
四月麦月,四月中,小麦灌浆饱满,小得盈满。
五月午月,天气燥热,虫蛇繁殖,炎炎仲夏要来了。
六月荷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汗流浃背的夏天,也美得清尘脱俗。
七月兰月,兰花吐露芳华,也是“七月七日”乞巧的相遇。
八月桂月,人间仲秋。有丰收,有满月,有桂香,花好月圆。
九月菊月,深秋霜浓,收获完毕,菊花傲霜头,点燃萧索的冷清秋。
十月阳月,也叫小阳春。“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异常和煦的日子,堪比阳春三月。
十一月冬月,短暂的温暖之后,一场雪落,冬天更严峻了。
十二月腊月,腊者接也,一年之尾又要庆祝新岁。
图|清可 ©
古人的一天分十二个时辰,一时辰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除了以地支表示以外,如子时、丑时、卯时......还有更雅致的名字。
平分日夜谓夜半,子时23:00-1:00。一半属于今日,一半属于明天。
人鸡俱安谓鸡鸣,丑时1:00-3:00 。公鸡清啼人熟睡,都各自的时间里舒适。
太阳一线谓平旦,寅时3:00-5:00。漆黑的夜里乍现天地一景。
守得天明谓日出,卯时05:00-07:00。新的生活正式开始。
一天早餐谓食时,辰时7:00-9:00。这是一天中最早的期待。
神采奕奕谓隅中,巳时9:00-11:00。一个人精神最饱满的时刻。
日照中空谓人中,午时11:00-13:00。太阳耀眼,人要休息。
阳光西斜谓日仄,未时13:00-15:00。与隅中相对,一天的第二个黄金时刻。
图|清可 ©
慢慢散步谓晡时,申时15:00-17:00。适合运动行走。
飞鸟归林谓日入,酉时17:00-19:00。夕阳西下,人亦归家。
日月交互谓黄昏,戌时19:00-21:00。有些邂逅发生在此时,“人约黄昏后”。
静静休息谓人定,亥时21:00-23:00。即人静,好好睡觉。
在这十二时辰中,有日出日落,星起星沉,也有鸡鸣人眠。人与自然一起轮转,顺时而为,配合得就像一首浪漫的诗。
时间是一束光。
早晨的阳光,叫曙光、朝阳。太阳东起,一切美好刚刚发生充满希望。
傍晚的阳光,叫余晖,残阳。太阳西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后唯有黄昏,阳光才会变成橘色,充满温暖。
时间是一个影子。
万物在阳光之下,都有自己的影子,有时深,有时浅,有时长长一线,有时短短一点。
于是人们利用阳光与影子,发明了日晷,计算时间。日者,光也;晷者,影也。
故宫太和殿上便有一块汉白玉石制成的日晷,一个笔直的铁针垂直圆心。早上太阳低,影最长;中午太阳最高,影只有一点;夕阳西下,影子再次变长,这就是一天。
可见阳光给予温暖的同时,也有黑暗,但不必惧怕,日日夜夜,朝朝暮暮,都是我们的时间。
清晨的时间,叫钟声。日出之际,大地苏醒,有人爬上钟鼓楼,撞击大钟,发出一声一声轻柔清亮的声音,穿过薄雾,叫醒了千家万户的人们。从此炊烟袅袅,街巷滴滴答答响了起来。
傍晚的时间,叫鼓点。打鼓人眼瞧着夕阳一西下,他便奏起密集的鼓点,一声声如催促,劳作的人们纷纷回头,心领神会,已到日暮归家时。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深夜的时间,叫打更。更夫手持打梆子,每一个时辰,即两小时打响一次,声声夜鸣,陪伴人们温柔入睡。
所以,古人的时间是一种声音。作家刘心武在《钟鼓楼》写到:“钟鼓楼高高地屹立着,不断迎接着下一刻、下一天、下一月、下一年、下一代。”
来到我们这一代,生活在现代科技里,除了刺耳的闹铃,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温柔的声音了。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时间是一炷香。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从开始到成灰,这就是一炷香的时间。但要“静逐”,才能香柱上冒出烟来,细细地缠绕向上,如一道游丝。时间是安静的语言。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时间是一盏茶。
这一盏茶可以是一人独饮,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也可以三两成趣,举杯话桑麻,唠叨唠叨日常。时间就是你投入的生活。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时间是一弹指。
这个时间来自佛家,拇指与中指压覆一起向外一弹便是,它很短暂,就像一叶落,一花开,一风过。
图|昔物所 ©
这些无法量化的都是时间,它不具体不清晰不明确,无法说尽,却意犹未尽。中国人的时间,是一种敏锐的感知。
就像巴克曼在《时间的礼物》中所言:“有时候,我们需要全心投入地爱一个人,才会理解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全心全意投入生活,就有了时间。
图|昔物所 ©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人的时间成为了非遗,二十四节气申请世界非遗成功。
但对于中国人而言,时间不止时间,它让我们在流年往复的日子里,感知光影变化,感知草长莺飞,吃到鲜美的瓜果,最后目送雪落,一年轮回。
中国人比任何人都明白时间的意义,它是生活,是春夏秋冬,是美,是诗意。
图|昔物所 ©
来源:微信公众号“物道”
作者:物道君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