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以前都有什么朝代(留下了哪4个伟大建筑)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4-13 13:43:18

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公元618年,随着李渊带兵攻进长安,逼迫隋恭帝禅位,隋炀帝在江都被弑,隋朝这个仅仅延续了37年的皇朝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隋朝虽然仅存在了短短37年,但是它依旧在中国的史书上留下了深深的墨痕。

一提起隋朝,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即使隋炀帝再荒淫无道,他依然为中国留下了四座雄伟的建筑,而其中有一些现在还在用。

第一个便是被选入课本的著名的赵州桥。

作为一个可以被选入课本中的古建筑,可见它本身具有的含金量是很高的。

赵州桥能闻名于世,是因为它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一座石拱桥,其建造工艺十分的独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敞肩拱”结构的桥梁。

因此它对于现代人造桥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而且它的价值也不仅仅体现在结构上,它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到了现代,赵州桥更是被列为了国家的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并且将其所在地设为了4A级风景区。

那这么一座桥到底是如何被建造起来的呢?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因为赵县在古代时被称为赵州,因此而被称为赵州桥。赵州桥建于隋朝,是由隋朝的匠人李春所设计并且建造出来的。

赵州桥自建成到现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这座桥可以延续这么长时间,离不开李春设计这座桥时所花费的心血,这座桥的选址十分的特殊。

在这座桥地附近有一条河道,而河道两边存在着许多的沙砾,这些沙砾是最适合造桥的材料,用这种材料建造出来的桥十分的坚固,有着极强的承重能力。

再加上以后的朝代也不停的在对这座桥进行着维修,到了现代更是对这座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

赵州桥直到现在还可以安安稳稳的伫立在洨河之上,离不开李春对这座桥结构的设计、材料的选用,以及各朝各代前前后后一共对它八次的维修。

同时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来,这座桥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便利。

第二个是大兴城。

说起大兴城,人们可能没有印象,但是说起这座城的另一个名字,那么相信所有人都知道,那就是长安城。

大兴城的修建是有历史原因的,当时隋朝才刚刚建立,隋文帝杨坚选皇都时沿用了汉代的长安城。

但是由于这座城池在隋朝建立时已经建成七百年了,在这七百年中,这座都城饱经风霜,经历了许多场战争的洗礼。

原本固若金汤的城池,繁华的宫殿早已变得摇摇欲坠、残破不堪,就连城中的井水都变成了咸的,这里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承载隋朝皇室了。

于是在公元582年,隋朝当时的皇帝隋高祖开始下令建造新的皇城,任命当时的建筑学家宇文恺作为总工程师。

在宇文恺等一众人的商讨之下,决定选取“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龙首原以南的平原建立新的皇都。

于是大兴宫的建立之事就这样被定了下来,修建皇宫是一件大事,没有人敢耽误,因此宇文恺一众工程师们从设计出皇城的图纸,规划皇城的排布到将皇城建设完成,一共用了短短九个月的时间。

等到隋炀帝杨广继位以后,对皇都又进行了二次修建,将整个城池分为了内外两层,并且开通了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等渠道,用来引水,将河中的水引到城内,以此来充当护城河。

至此,这座雄伟壮观的城池才算是真正的建成。

这座城池的规划和布局十分的完美,将整个城池分成了二十五条大街,将百姓住的地方划分成了一百一十四个里坊。

并且设立坊市,将里面的店铺按照不同的行业进行排列分布,使得整个都城不管是交易还是出行都十分的方便。由此可见,当时以宇文恺为首的一众建筑学家们,耗费了多大的心血。

这座城池不管是规划还是设计还有资源的分布都十分的精细和严谨,全面考虑了当时的地形、交通、水源和军事等等方面的因素。

以至于到了后来李渊建立了唐朝以后,仍旧选择这里当自己的皇城。

虽然这座皇城修建的十分完美,但是在那个时候,这么一座规划整齐、布局完美的皇城在短短九个月中可以建成。

并且在后来还进行了二次修建,要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可想而知有多么的庞大,光是外城和护城河都动用了十多万人,更不用说皇城的修建了。

而当时天下才刚刚太平了不久,中国刚刚结束长达三百年的分裂,民众才刚刚安定下来,隋朝便又动用了如此多的人力,自然是惹得天怒人怨,才有了后来的反隋之战。

第三个建筑叫做回洛仓。

回洛仓,顾名思义是用来存放粮食的地方,修建于隋大业初年,是在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的。

都说隋炀帝是一个昏庸无道的暴君,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一个暴君也是十分的重视粮食问题的。

在古代,农业水平不高,种植技术也不发达,因此粮食的产量不高,再加上时不时的天灾人祸,经常会出现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于是为了能够应对这种突发状况。

让人们不至于在闹饥荒的时候一口吃的都没有,也是为了安定民心防止暴动,皇帝们一般都会建立粮仓,以备不时之需。

回洛仓修建在如今的河南省洛阳市,选取的地方处于一个缓坡带,有积水很快就会顺坡排掉,而且土质很好,是一个十分适宜建造粮仓的地方。

整个回落仓长1000米,宽355米,总的占地面积相当于五十个足球场,回洛仓中的各个粮仓大小一致,排布均匀,总共大约有700座。

而每座粮仓都可以储存大约五十万斤粮食,整个回洛仓可以储存3.55亿斤。

从这些方面同样也可以看出来,当时回洛仓的建造耗费了多少心血。

而且在建造回洛仓时,隋炀帝每个月都要征召二百万人来服役,并且让天下的富人和商贾都要出钱。

可见,即使是暴虐的隋炀帝,对于粮食问题也是十分重视,丝毫不敢怠慢。

然而可惜的是,在我国的考古学家们对回洛仓进行考察时,竟然没有发现一粒粮食。

在众人疑惑之际,有人查证后发现,在隋朝后期,粮仓中的粮食全都被隋炀帝所消耗殆尽,里面存放的粮食、财物等东西,都被隋炀帝卖了出去,用来充实国库,好让国家正常运行。

但这也导致了隋朝到了后来这么大的粮仓中竟然没有粮食可以支出。

等到隋朝灭亡以后,唐朝修建了新的粮仓,回洛仓也被弃用,到后来人们也渐渐的将它遗忘了。

最后一个建筑的修建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数不胜数,因此很多人认它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原因。这个建筑就是人们都十分熟悉的大运河。

但实际上,大运河其实并不是在隋朝才开始修建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攻打中原,实现自己的野心。

于是便利用了长江三角洲的天然地理优势,在蜀冈脚下开凿了邗沟,开通了江淮之间的水路。

也因此,吴王夫差成为了历史上大运河的第一个建造者,为以后大运河的修建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到了后来,秦朝时期,秦始皇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开凿了灵渠,汉朝开凿了漕渠并且对灵渠进行了维修。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人们开凿了一些地方性的运河。各朝各代的努力,为隋朝开通大运河奠定了基础。

从春秋到隋朝前期,各个朝代的人们开凿的运河遍布了大半个中国,这些运河与天然河道之间相互连通,给当时的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到了隋朝后期,隋炀帝继位,下令开通运河,但是实际上隋朝大运河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将所有的地方性的人工运河以及天然运河连接了起来。

然后分别修建了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可以说如果没有前人的努力,即使隋朝再厉害,它也是不可能建造出这样的工程来的。

大运河的开通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促进了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为后世得到民族统一奠定了基础。

如此浩瀚的工程,即使是对于现代的人来说也是一件值得惊叹的事。

但是隋朝时的各种条件自然不能与现在相提并论,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情况之下,都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的事情。

在当时那个年代,可想而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据史书记载,单单一个通济渠的建设就召集了河南诸郡共百万余人,而当时隋朝的总人口也大约也才只有四千多万。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说,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原因。

而隋朝大运河据今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它的存在,为我国内陆的水上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大运河到现在依旧发挥着它的作用。

公元581年建立,北周静帝让位杨坚,北周覆灭,隋朝建立,定都大兴城,南下覆灭了陈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三百年的分裂,开创了一片繁荣的局面。

到了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李渊与太原起兵逼迫隋恭帝让位,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三十七年。

但就是在这短短的三十七年之内,隋朝为后世留下了不可估量的财富,为后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