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岁半到三岁,处于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孩子常常表现为脾气暴躁,有攻击行为,喜欢说“不”,两岁最为典型,常被人们称为“可怕的两岁”,这标志着孩子进入了一个自主探索阶段,成功熬过这一年,父母就开了个好头,他们今后的生活也会顺利很多。面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宝爸宝妈们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淮山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两岁多至三周岁时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现打人的现象, 宝爸宝妈干万不要说“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之类的话,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会使得孩子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从而反复出现打人动作。
为什么两至三岁的孩子有攻击行为?因为攻击行为是大部分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大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热衷于用口、手、脚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会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当他的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达“你让开别挡着我”、“你不要弄我的东西”之类的话,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抢夺过来了。 有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攻击别人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
如果宝宝攻击了别的宝宝,这个时候宝爸宝妈要做的不是给他贴上“你是个坏孩子会打人”的标签,不要强化他打人这件事,在他打人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致歉,及时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让他继续出现攻击行为,平静地离开。同时,及时调整和孩子在一 起的时间,给予他充分的安慰。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是百分之百没有用的。
同时被冲击到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冷静,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负了,很多孩子是通过肢体冲撞来交往的,要理解对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问题。
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会使得孩子养成受气包的性格,会一辈子都受人欺负。回家也别向家里人诉说孩子被打了这件事,这些都使得孩子觉得我就是容易被人打,他会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让别人不喜欢,这样会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
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对方家长的道歉,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我知道你只是想和我们家宝宝玩,你们俩握握手吧。” 三周岁以后,孩子慢慢慬事些时,如果还打人,就要深层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 源,同时在他每一次攻击别人时,告诉他“不可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负面的信息加进去。只要孩子出现负面的行为,第一原则,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强化! 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些能产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让行为后果变得亳无意义,他自然就放弃了。
如果宝宝喜欢对自己的亲人动手,那么宝爸宝妈们要耐心温柔的教导,帮宝宝提高表达能力,让他尽量能自己说出来。当宝宝发脾气摔东西的时候,妈妈可不能惯着宝宝,不如耐心指出来宝宝的错误,然后耐心示范正确做法。了解宝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帮助宝宝解决问题。
各位宝爸宝妈家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位脾气火爆的萌娃呢?欢迎点赞关注,有什么疑惑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评论哦。
我是淮山,专注育儿的儿科医师,关注我,更多育儿知识每天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