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最容易发生哪些病(对照一下有没有)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4-25 15:32:21

警惕抑郁症,调节情绪是关键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细菌、病毒等趁虚而入,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等。除此之外,伤春悲秋的情绪,以及大家对花粉的敏感也不能不防。给自己做个简单的汤,一切从好心情开始……

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而有些人却逐渐变得伤春悲秋、萎靡不振,这时候需警惕是否“抑郁症”已悄然而至。

抑郁症并非仅仅是“心情压抑”,而是一种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和高致残性的特点。2012年WHO统计,全球约有3.5亿抑郁障碍患者,平均约20个人就有1个目前患有或曾患有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高达3.1%。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显示,抑郁障碍在所有精神疾病负担中的权重最大,高达40.5%。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率约10%-15%,其中自杀成功者高达15%-25%。

抑郁症就是“想不开”吗?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患者“性格脆弱内向,不会自我疏导”,其实不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甘照宇介绍,目前医学界关于抑郁症发病原因的普遍看法是:抑郁症有很多可能的病因,包括遗传基因易感性因素(多基因遗传疾病)、脑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变化、体内生化系统(例如激素、神经递质等)的不平衡、生活压力事件、性格缺陷、药物以及药物滥用问题等。通常我们认为是这些因素中的部分或全部共同作用导致了抑郁症。

至于很多人认为的“生活挫折”是否直接引起抑郁症,我们在临床上所接触抑郁症患者很多是无故出现的,或有一定“挫折”但不足以引起这么强烈的情绪反应,“挫折”更多是作为疾病的“扳机点”,诱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对照一下你有没有这些状况

目前诊断抑郁症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如何尽早识别抑郁症至关重要,其具体表现有:

情绪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抑郁、沮丧,易哭泣,愉快感缺乏,典型有晨重暮轻的节律(早晨情绪更低落,傍晚有所减轻);少数患者表现为面带微笑、内心痛苦,即“微笑型抑郁”,此类患者自杀风险非常高;

兴趣减退:做事提不起兴趣,没干劲,缺乏动力;

精力下降:整天无精打采,即使没做什么事,仍觉体力不支;

思维障碍:思考问题和联想困难,反应迟钝,觉“脑子像生锈的器械一样”,注意力难以集中,自觉记忆力下降;

自我评价低:自卑、自责,认为自己无用、无价值,甚至是个累赘;

消极轻生: 悲观绝望、生不如死,伴自伤、自杀行为;

行动迟缓或激越:动作缓慢,回避社交,经常卧床、闭门不出;严重时不吃不喝、不语不动,发展“木僵状态”;或表现为烦躁、坐卧难难安;

躯体症状: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眠浅易醒;食之无味、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也有表现食欲增强、暴饮暴食、体重增加;性欲下降。

抑郁症患者更需要家人关心

甘照宇介绍,目前已有疗效确凿的抗抑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经过正确诊断和及时规范治疗,约90%的患者可获得临床症状的全面缓解。

作为患者的家属及朋友,如何面对抑郁症患者呢?首先不要对患者来一次“劈头盖脸”的教育,这是无效的,甚至患者可能因为无人理解而导致病情加重。虽然我们无法感同身受患者的体验,但是要尝试理解和支持患者,建议患者尽快治疗,减少抑郁症给患者带来的病耻感及压力,并防止复发;此外,多陪同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及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画画等)以调节情绪。

无需忌谈“自杀”话题

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忌谈“自杀”吗?甘照宇称,一定不要忌谈“自杀”,有些人认为谈“自杀”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或导致“自杀”,或有些人认为说要“自杀”的人只是虚张声势、引起别人注意,认为他们不会自杀。而有些人认为有自杀的患者是“懦弱、不负责任”的,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对于此类患者,有时会控制不住地出现自伤、自杀的行为,必须告知家属加强陪护,并进一步了解患者自杀的程度以加强防范,严防患者出现自伤、自杀行为。其中尤其要注意扩大性自杀,此类患者自杀前考虑到其死后亲人无人照顾,或可能遭遇不幸或痛苦,出于对亲人的“爱和保护”,故而在自杀前先将亲人杀害后同归于尽,后果极其严重。(余燕红)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