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森效应真的假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5-07 08:57:01

大部分人的一个共性:人们喜欢赞美、夸赞自己的人,讨厌经常贬低、批评自己的人。因为,他人的赞美、夸赞、表扬,提高了自己的自我价值感,而经常性的批评、贬低则会让自身的价值感丧失,因为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在内心会进行抵触,会反感做出这一行为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个心理学效应: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指的是: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说:人们都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

在日常生活中,阿伦森效应可以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人与人之间相互印象等问题。

很多人在步入社会或者一个新环境时,为了获得领导的关注、赞美和认可,都会勤奋的表现,甚至对于超出自己能力的工作也会硬着头皮去做。

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会存在,但有些人并不是本能真实的表现,而是“装”出来的,等一段时间过去之后,就会回归原来的样子,“撕下”了初期伪装。进而在领导和同事眼中的形象出现了一个大反转,让他人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最后在公司被边缘化。

根据阿伦森效应的研究数据和结果来看:对于那些刚步入社会或者新单位的人员来说:如果在后期,不能一直保持最初勤快、优秀的表现,还不如最初表现平平,以后慢慢提高。

一个人,在最初表现的很优秀,他人对其就会有更高的期待,一旦这个人达不到这个期待,就会让他人产生失望、失落的感受,这一感受会影响到人们对这个人的最初印象,也就是我们说的,近因效应。

虽然他人对一个人的初始印象很重要,但对于经常在一起的朋友、同事来说,随着彼此的了解,这个时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会被现有印象弱化,进一步的代替第一印象。

就像,最开始的时候,对一个人的印象不是很好,甚至不想再和这个人有任何交集,但因为工作或者一些其它因素,又不得不与之接触,在长时间的接触中,随着慢慢的了解,就有可能发现:原来这个人是这样的一个人,并不是自己最初认为的那样。

对于阿伦森效应来说,通过这一心理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对于“给一甜枣”和“打一巴掌”的顺序。

也就是对待一个人:是先夸赞一段时间后批评,和先批评一段时间后夸赞,哪个更容易让人接受?

答案显而易见,人们更容易接受先批评后夸赞的形式,从一段时间内来看:先批评后夸赞是一种自我认同的提升,可以提高人们的内部动力,也就是积极性。

这个提升不是物质上的奖励能够比拟的,因为物质上奖励的本质是调动了内部动力,但这个调动的强度和人们对奖励物质的认识是相关的。

提到物质奖励和内在动机的问题,就不得不提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德西效应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力。(这里的奖励多指物质上的,但又不单单只是物质方面)

对于奖励,很多人倾向于口头上的,也就是精神上的,也有很多人倾向于物质上的,不管是哪一种奖励方式,都是只是在一段时间之内有提高内在动力的作用,之后这个作用会越来越小。正确的奖励方式,应该是物质与夸赞的精神相结合,物质奖励中包含精神鼓励、支持,能够提高个体的信心和自我认同、自我价值感的提升。

,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