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译文谁的最好(我国医学史上《伤寒论》注解第一人丨张仲景的头号粉丝)

首页常识更新时间:2023-05-08 19:50:16

  1. 伤寒
  2. 我国《伤寒论》注解第一人
  3. 最早尊张仲景为医圣者,张仲景的头号粉丝

01人物简介

成无己(约1063—1156年),聊摄(今山东聊)人,靖康后聊摄归金,遂为金人,出身医学世家,在聊城坐堂行医60余年,曾为宋金国医,我国宋金时代著名医学家,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注解《伤寒论》的第一人,著有《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等。

02生平经历

关于成无己,史籍资料较少,据张孝忠《注解伤寒论·跋》称,成氏1156年已经90多岁,而且依然尚在,还有就是一些宋金史籍的记载。

我们只知道他生活在宋金之交,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自幼天资聪颖,博闻强记,深受家学影响,从小就攻读医学。他从小就熟读百家经典,精研《伤寒》、《内经》和《难经》等医家根本典籍。

北宋末年他曾为国医,经常出入宫廷,医治皇室贵胄,达官显贵,也为疾苦百姓医治。后来发生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攻陷北宋都城汴梁,宋徽宗与宋钦宗被虏北上,成无己于是入金,后来做过金国的宫廷御医,名载史册。

他曾身居聊城,在那里坐堂行医前后60余年,医术精湛,医名远播,名著于世。

成无己大概以94岁高龄寿终,一生行医,行医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有极其丰富的临证实践经验。

他一生好学,精研医术,尤好仲景伤寒之学,历时四十年,在年届八十时完成我国第一部《伤寒》著作《注解伤寒论》(10卷)。

同时,还完成了《伤寒明理论》(3卷)和《伤寒明理药方论》(1卷)。

03医学成就

成无己一生精研医术,对张仲景的伤寒学尤其推崇,有很精神的研究。

他对《伤寒》进行研究,著成《注解伤寒论》,依据《内经》、《难经》的医理来分析病机、治则、方剂等,使《内经》、《难经》与《伤寒》一脉相承,完全符合了仲景著书原意,成为后世医家研究《伤寒论》的经典注本之作。

例如,对《伤寒论》中“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一条,他解释说:“太阳病,因发汗,遂汗漏不止而恶风者,为阳气不足,因发汗,阳气益虚,而皮肤不固也。

《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便难者,汗出亡津液,阳气虚弱,不能施化。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亡阳而津脱也。

《针经》曰: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与桂枝加附子汤,以温经复阳。”在这里成无己引证了《内经》的两段原文,第一段是指《素问·灵兰秘典论》,第二段的《针经》即《灵枢》,又称《九卷》,出自《灵枢·决气篇》。

成无己之前,研究《伤寒论》的已经有孙思邈,在同时代也有朱肱、庞安时等人,当他们并未对其进行注解。成无已就以《内经》、《难经》的理论为基础,对《伤寒论》进行逐条注解,因为前无可鉴,注解难度非常大,所以积四十年之功,在年届八十时,才得以著成。从中亦可见成氏的功力。

很值得一提的是,据有关学者研究,成无己是最早以《内经》理论全面注解《伤寒论》的医家。正由于成氏的注解,才使这部古奥的《伤寒论》而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医著得以广泛流传,极大地促进了对其的研究,推动了伤寒学派的发展。成无己是我国当之无愧的《伤寒论》注解第一人。

他的《伤寒明理论》一书,选20个常用方,每方包括方义、方制、药理、加减及注意事项等。同时,本书在制方分类上也很有建树。

他不仅在前人基础上明确提出“十剂”的概念,而且在推宗《内经》、《本草》诸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七方”, 称“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是以制方之体,欲成七方之用者,必本于气味生成,而制方成焉”。

《伤寒明理论》是我国医学史上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虽然只分析了《伤寒论》中的20个方剂,但却为后世方论开了先河,把方剂学理论的发展推高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他还在该书书序中第一个提出“惟张仲景方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将张仲景尊为“众方之祖”,认为其“处方之制,无逾是也”。也是在该序中,成无己写道“是以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医帙之中特为枢要。

参今法古,不约毫末,实乃大圣之所作也”,在我国医学史上首次将张仲景尊为“大圣”,是后世尊仲景为“医圣”的最早提法。

成无己行医长达半个多世纪,具有极其丰富的临证诊断经验。例如对发热证的论述,成无己说:“发热者,谓怫怫然发于皮肤之间,熇熇然散而成热者是也。

与潮热寒热若同而异,与烦躁相类而非,烦躁者在内者也。潮热之热,有时而热,不失其时。寒热之热,寒已而热,相继而发。

至于发热,则无时而发也。”他提出发热应该与潮热、寒热、烦躁有所甄别。又说:“有谓翕翕发热者,此则轻重不同,表里之区别尔。所谓翕翕发热者,谓合羽所覆,明其热在外也,故与桂枝汤发汗以散之。

所谓蒸蒸发热者,谓若熏蒸之蒸,明其热在内也,故与调胃承气汤攻下以涤之。其发热属表者,既风寒客于皮肤,阳气怫郁所致也。

其发热属里者,即阳气下陷入阴所致也。观其热所从来,而汗下之证明其辨焉。”他从临床表现的分辨和不同病机的产生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成无己一生精研医道,对理论与临床均为擅长,但其一生独重于张仲景的伤寒之学,结合个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临证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精心总结著书立说,这是他在我国医学史上的突出成就。

04影响评价

成无己是我国金元时代著名的医学家,是我国伤寒学派的重要代表医家。

他几乎一生精研张仲景伤寒之学,对伤寒学有重要研究,而其其传世著作无不与伤寒有关,尤其他的《注解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注解《伤寒论》的医著,对后世研究《伤寒论》有重大影响。

成无己是我国当之无愧的《伤寒论》注解第一人。同时,他也是我国伤寒学派主要代表医家,在伤寒学研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历代伤寒学医家有重大影响。

成老师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偏阴偏阳谓之疾。”

申请转载"杏林名人堂"文章请联系小编linkennanshen

投稿:畅所欲言你所熟悉的杏林名人故事,古今中外的医学趣闻,医苑趣事等;,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热门文章

© 2007-2022 http://www.anhuiqq.cn,All Rights Reserved.